地方经济数据造假与中国真正的危机

  作者:宁南山

  在十几年前的九十年代,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对经济数字产生了好感。那个时候是没有网络的,要想获取GDP数字都要从报纸或者杂志上获取,查询起来很不方便。为了方便比较和世界经济大国的差距,我都把中国前几年的GDP总量和增长率背诵下来,能够脱口而出,脑子里记得很清楚,只要一看国外的GDP总量,就能知道还有多少差距。现在有了网络,反而没动力去背诵具体数字了,只记得量级,例如2016年是74万亿左右,后面的数字我就懒得记了,因为随时可以查嘛。

  大概2000年以后有了互联网,查询经济数字更方便了,渐渐的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1:首先,中国各省的GDP相加,总是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数字多几万亿人民币,而且每一年都是如此,这个相信大家每年都会看到媒体报道,这个并不是新闻了。

  再进一步,我们深入到每一个省,如果把中国每个省的各个市统计的GDP相加,会发现中国绝大部分的省份,各个市公布的GDP相加,总是比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总量更多。以四川省为例,2016年四川全省加起来34752.81亿,公布的全省GDP总量32680.5亿,全省加起来比全省高了2072.31亿当然,这种现象,地方官员解释说是重复计算,例如公司注册地在北京,但是实际业务在湖北,比如三峡集团,那么GDP会发生重复计算。似乎说得通。

  2:但是第二个现象就很难说的通了,那就是90%的省份的经济增长率都会比全国经济增长率更快。201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增长为6.7%,但是呢,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最慢的是这7个:吉林6.9%、河北6.8%、上海6.8%、北京6.7%、黑龙江6.1%、山西4.5%、辽宁-2.5%,经济增速低于全国的只有三个:黑龙江、山西、辽宁。

  三个省拉低了全国经济增长率?这个是难以置信的,毕竟三个省的经济体量加起来不到全国10%。实际上,近几年还算好了,2008~2012年间,全国各省上报的经济增速和国家发布的总体增速两者之差始终保持在2%,直到近几年才重回1%以内所以嘛,地方统计的数据一定是有问题的,而且这个问题,绝不只是一两个省,为什么呢?就拿上面的数据来说,2016年全国31个省市,只有3个比全国增速低,很明显至少有10个以上的省数据是有问题的。

  当然,我国的各省份经济数据有趣之处在于,有的省份想方设法则往高了报,有的省份则是往低了报。哪些省份会往低了报呢?交钱给中央比较多的省。

  下图来自《经济参考报》,根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做的表格。

  广东省经过普查,发现GDP多了2800亿元,遥遥领先全国;

  浙江多了400亿;上海也多了600亿;北京更是多了1800亿;

  当然,2004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以外,大多数省份经济总量在普查后还是有所上升的,但是有12省的GDP在普查后出现了缩水,这12个省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

  按理说,经济普查会发现以前没有统计在内的隐形经济,总量应该是增多的,但是呢有12个省份普查之后总量反而减少了,所以中国各省地方数据注水的规模,从十几年前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就可以一窥一二,数据有问题的省份绝不会仅仅是两三个。

  实际上,在普查之前,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相比,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相当于中国西部地区十一省一市的GDP总量。这里面的水分绝不会是两三个省造成的。普查后12个省的数据缩水就是例子。

  所以,地方统计数据的造假,注水,瞒报,中央显然是很清楚这个情况的,所以在统计全国数字的时候,都是单独进行统一核算,各省上报的数字只是参考,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各地均派驻人员进行直接数据采集。

  当然了,往高了虚报的省份,早晚是要露馅的,中国作为一个大集团,怎么可能几十年所有子公司全部经营状况良好呢,还是要靠中央统一指挥,通过转移支付和定向投资来扶持落后省份,通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直接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等保持其经济增速。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继辽宁自爆统计作假之后,内蒙和天津终于也开始自爆经济数据作假了。1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把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亿元调减到1485亿元,下降26.3%。同时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调整前的数据下降14.4%,比调整后的数据同比增长14.6%;经过初步认定,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也相应核减。

  虽然说我对地方经济作假是有预期的,但是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和五分之二的工业增加值作假,还是突破了我对作假估计的上限。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官员干脆一次性多挤水分,把数字往低了调整,为以后的高增长做铺垫。

  1月11日,根据天津广播微博透露,当天举行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宣布,在更改统计口径,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0002.31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竟然一下子挤掉了超过30%的水分,少了3300多亿元。原因很简单,我国GDP统计一般是按照在地口径核算,即按企业实际经营地统计,而滨海新区按照注册地统计,将那些注册在滨海新区但实际经营不在滨海新区的企业增加值算进去,因此有利于GDP统计规模的增加。

  天津滨海新区在调整之前,一万亿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第一区,总让人觉得有点虚幻。

  我们看看作为全国标杆的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的目标是进入一万亿俱乐部,而2017年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大约是9500亿元左右。

  相比之下,上海的统计数字则是让人信任的多,全国人民都爱往上海跑,其实还是有原因的。从一些小事就能看出来。

  问题来了,天津滨海新区的GDP占了天津的56%,这滨海新区一下子挤掉了30%的水分,那2017年天津市GDP不得大幅下滑啊?还真不一定,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的,这就是中国统计有趣的地方,我们看看下图,去年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天津市2016年GDP为17885.39亿元,而如果把天津市各个区的GDP相加,结果是20073.85亿元,比全市总值多出了2000多亿。

  也就是说,天津市各个区的GDP相加,是大大高于天津市公布的经济总量的,所以滨海新区减掉的3000多亿,不会全部在天津市GDP中减掉。2017年天津经济总量具体是多少还是要看天津市政府公布的数字。

  1月19日,天津市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7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859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这个增速比2016年9%的增速大大降低了,这是挤水分的结果。

  当然,不管是内蒙还是天津,挤水分都是有前提的,

  一个是官员换届:

  2016年9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调任天津市委书记,2017年是在天津的第一个完整年份。

  2016年8月,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调任内蒙古党委书记,2017年是在内蒙的第一个完整年份。

  我们合理估计,这两地的前任,仕途应该终结了,在此之前辽宁爆出数据造假的结果,就是辽宁前任省委书记直接落马被处理。

  另外一个是营改增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实际上是加强中央集权。营业税是属于地税,是地方收取的税种,他是以营业收入来收取的。而增值税是共享税,大部分是中央收取,小部分地方收取。营改增实际上是把地方的税收转移到中央,极大的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当然中央会以税收返还,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补贴的形式返回地方,避免地方财政出现问题。

  我们看下2016年的中央财政收入情况

  http://yss.mof.gov.cn/2016czys/201603/t20160325_1924501.html

  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2015年中央收入中营业税只有150.73亿元,2016年的预算收入更是只有40亿元。而2015年中央增值税收入20996.82亿元,而查询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明细,全国增值税收入为31109亿元,中央和地方基本是2:1的关系。也就是营业税基本都是地方收取,而增值税则是中央实际收取大约三分之二,地方实际收取大约三分之一。

  营改增对地税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第一大税种营业税的缺失。2015年,北京西城区地税局营业税收入为291.5亿元,占地税收入的41.3%,个人所得税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