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产业政策红利探路之旅——产业政策系列研究(一)

  导读

  2018年中国将迎来产业政策新时代,制造业、医疗养老产业、农业、环保、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六大行业的政策红利,将带来新一轮的投资机遇。

  正文

  2017年下半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中央政治局会议(12月8日)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总体布局,对未来三年的产业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对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透露出经济政策“铁三角”是:稳增长、结构升级与防控风险,“稳增长”是硬约束,因此工作总基调仍为“稳中求进”,而且要“长期坚持”;结构升级是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政策的主线,中国经济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目前的促增长主要通过调产业结构;防控风险是底线思维。本篇为总纲,以此为起点,我们将对此轮大布局中的产业政策进行梳理,跟踪政策变化,寻找政策红利,挖掘投资机会。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此次产业新布局中,以下六大产业政策变动带来的发展新亮点:(1)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智能/精准农业、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综合休闲旅游发展机遇;(2)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智能制造尤其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的快速兴起;(3)环保严监管下清洁产业发展带动的环保设备升级;(4)“房住不炒”时代“租购并举”模式带来的房企开发模式转变和长租产业链兴起;(5)“医养结合”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业务模式创新,民间资本进入带来的产业扩围;(6)金融规范化管理下的鼓励性领域:绿色金融和租赁金融。

  一、2018年经济政策“铁三角”,“高质量发展”是主线

  在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18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立足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时间跨度上,谋划未来三年发展,透露出经济政策的“铁三角”是:稳增长、结构升级和防控风险。自2014年5月“新常态”提出以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国务院出台了约58项政策文件,各部委出台的部署性文件多达173个,其中涉及到调结构的政策数量占比接近一半,在“铁三角”中重要性显著。

  “稳增长”是硬约束,2017年全年GDP增速6.9%,2018年的总体基调是“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目标6.5%仍是底线,实际结果可能达到6.9%;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是主线,不同于以往,目前的促增长主要通过调结构,即培育高端制造业,这实际上奠定了2018年及未来阶段的经济格局,即在经济总量比较稳的情况下,重在结构调整,根据三大会议部署,除制造业外,医疗养老、农业、环保、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政策也都有了新的调整,这些调整有望带来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防控风险是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与实体经济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资金涌入金融而实体经济融资难,根源在于金融业与非金融实体的投资回报率的差异、金融的监管套利、实体经济成本高企,金融去杠杆并不必然意味着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因此需要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也是金融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落脚点。

  二、2018年六大产业政策红利,聚焦“提质”与“民生”

  2018年产业政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通过对三大会议报告的梳理,我们认为制造业、医疗养老、农业、环保、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政策将出现新的战略性调整。其中,制造业、农业、环保领域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质”,其红利将体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跨领域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上;医疗养老、房地产业政策主要聚焦于如何提高社会总体福利,其增长亮点将来自于产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资本引入;金融业2018年严监管、规范化仍是主基调,在服务实体的定调下,会向民生领域延展,绿色金融、租赁金融在政策面会给予更多支持。建议重点关注生产端的制造业、农业,以及需求端的医疗养老产业政策新定位带来的投资机遇。

  2.1 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2018关键词“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2017年,我国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额19361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与2016年基本持平,在所有行业中位列第一,累计增速4.6%,较2016年上升0.7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十七大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到十八大的“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再到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制造业发展的表述,可以看出融合发展是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实现方式。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一方面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再造,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2018年,我国制造业政策将重点立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十九大后,国务院和各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行动规划等多达11个,预计2018年通信(5G相关)、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企业对经济前景信心增强,军民融合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将带动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改造投资进入新一轮高潮。未来三年,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将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其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业2017年下半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已明显加码,2018年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可重点关注。

  2.2 医疗、养老产业:深化改革引入民资,2018关键词“医养结合”

  截至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根据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人口老龄化加速,将带来医疗、养老需求的释放。医疗方面,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常见疾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17年国务院、卫计委和食药监局也出台了九个重要文件,对药品创新、注册、采购等环节进行改革和完善,药品零加成后,“看病贵”问题有望缓解。

  养老方面,“医养结合”将成为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共享。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四种存在形式: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在养老产业的建设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根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2016年共有34个医养结合项目,占全部养老PPP项目的比重为32.7%,2017年1-8月这一比例上升至42%。预计2018年将有更多落地性的政策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此,“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有望成为本轮产业发展的爆发性增长点。

  2.3 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关键词“提质”

  2017年公布的《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耕地面积20.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一半。在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中小农户,分散经营加上农技农法落后,优质农产品较少。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之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农业部1月初将2018年定为“农业质量年”,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的“提质”之路,从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主要是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三产融合两方面着力。未来,田园综合体有望成为农村产业基础,发展一产带动二产、三产,各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将能更加充分的反映。我们预计,智能/精准农业、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综合休闲旅游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2.4 环保:严监管成新常态,2018关键词“清洁产业”

  十八大以来,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环境治理进程不断加快,2017年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73.8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3.6%,与近年峰值相比,未来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16年到2017年两年内中央环保督察完成了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十九大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污染防治”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2018年,环保督查力度将进一步趋严,政策措施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延伸,《环境保护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2018年1月1日起同步施行,用市场化方式进一步明确环保刚性成本,政策红利将逐渐体现。行业发展方面,2017年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等部门对环境保护的督察明显加码,对清洁能源使用也进行了中期规划,未来清洁能源不仅使用比例将大幅提升,而且能源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以清洁生产为目标,2018年环保政策将从以限产、停产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推动环保设备升级为主,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在2018年政策将向前端着力,服务于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产业的覆盖面和规模都有望得到快速增长。

  2.5 房地产业:坚持“房住不炒”,2018关键词“租购并举”

  2013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持续高于13%,在“稳增长”和“去库存”的政策定调下,出台四轮刺激政策,2015-2016年一、二线房价暴涨,三、四线平稳,区域分化明显。 2016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重启后,中央的调控思路有了明显转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奠定了基调。十九大强调了这一定位,并提出租购并举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重点发展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市场,住建部、国土资源部也先后出台试点方案和通知,支持租赁住房建设。作为全国首个供应租赁住房用地的城市,上海市2017年已累计公告出让29幅地块,总占地面积约80公顷,未来至少可建成近3万套租赁住房。“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发展住房租赁已成为大趋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长期租赁”将改变目前承租方租期短、承租方与出租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预计2018年长期租赁市场将迎来发展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长租公寓或成为租赁市场新潮流。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逐步由限售、限购、限贷等短期政策向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过渡,调控的区域化特征将更加显著,商品房、保障房、租赁住房并行的多主体供应模式有望常态化。

  2.6 金融业:控杠杆防风险,2018关键词“服务实体”

  近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10年的6.2%上升至2016年的8.3%,其中,银行、保险业增速平稳,证券业自2015年股灾后收入、利润明显回落。十九大报告对金融业发展着重强调两点: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展绿色金融;二,加强金融监管。在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金融业的这两点定位没变,但提出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强调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一行三会也出台了规范金融机构业务的征求意见稿和通知,对金融业的规范化管理将是2018年的工作主线。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实体经济中高能耗、低附加值部门以及房地产业对资金的过度占用不利于实体经济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因此强调金融业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同时也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前期阶段。服务于环保产业的“绿色金融”以及与住房改革相关的“租赁业”,有望成为2018年金融业发展亮点。

  来源:宏观长春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