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迎接更为开放并融合的亚太资产管理市场

  作者:巴曙松 王志峰 杨倞 等

  无论喜欢或承认与否,我们都正处在一个日益融合的世界之中。全球性的、尤其是区域间的经济、金融活动日益紧密,将各个经济体日益融合为更为广阔且不可分割的市场。

  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亚太地区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其不仅仅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巨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积累的财富也使得其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金融中心,并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市场:截止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比例约为65%,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亚太地区内不同经济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非常明显。区域内,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发展和人均财富之间的不平衡,经济、金融体制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亚太地区在日益融合为一个更为整体的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在经济层面逐步弥合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金融体制机制之间的差异、加强要素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理配置和流通,也是一项重要的议题和艰巨的挑战。

  站在资产管理行业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金融深化和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了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区域内部分发达经济体已经走在了前面,一些发展中的经济体也正准备以更为积极和开放的姿态“请进来”和“走出去”。金融要素更为市场化、更为有效地在区域内流动并配置,有助于区域内经济进一步的融合和平衡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对亚太地区的金融体系造成日渐重要的影响,并推动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改变。面对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亚太地区各个经济体在互相学习、借鉴之间也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给亚太地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金融融合,以及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明显且良好的机遇。

  我们也相信,我们站在资产管理视角看到的亚太地区经济、金融快速融合发展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内部联系更为紧密、更为信息技术化的亚太资产管理市场的形成,将会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当前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呈现新特征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亚太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不同层面的客户来说,亚太地区的高净值客户增速较快,而且这个市场群体的资产管理需求十分强烈。在多重动力的推动下,亚太地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

  一、亚太地区较快的经济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财富增长的动力和强劲的理财需求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根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2011年至2016年全球各国GPD平均增速在3.11%到4.22%之间(可见图表1),亚太地区(除美国、日本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各年的增长率均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亚太地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保持平稳,实现了稳定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可投资资产的高速增长。以中国为例,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达到165万亿元,2014至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21%,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HWIs)达到158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5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

  图1:亚太地区各国GDP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来源:Wind资讯,课题组整理

  图表2: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单位:万亿元)

  来源:《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招商银行、贝恩资本,课题组整理

  因为市场发展阶段不同,在亚太地区,如果归因分析不同市场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看出其间的明显差异。美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发达经济体,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主要受益于存量资产的表现驱动,尤其是股市的强劲上涨。

  以美国为例,上市公司盈利良好,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市场对其减税、放松监管和基建等倡议反应积极,2016年全年美国股市除一季度略有调整外全年表现良好,标普500指数全年上涨9.54%,2017年美国股市继续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考虑到美国私人财富中近70%配置在股市上,股市的良好表现推动了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

  图表3:亚太地区发达经济体主要股指表现良好

  来源:Wind资讯,课题组整理

  在亚太地区,诸多新兴经济体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主要受益于私人财富的增加。在中国,随着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的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型,中国的私人储蓄在2016年同比增速为13%,绝对金额仅次于美国。在印度,私人财富在2016年也取得了11%的高增长,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增量绝大部分来自私人储蓄。

  二、资产管理需求最强的高净值客户在亚太地区增速较快,亚太地区有望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

  亚太地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高净值客户的财富增速预计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财富增长最快的是富豪阶层,其次是超高净值人士和高净值人士。BCG报告数据显示,亚太地区(除北美、日本外)超过1亿美元的富豪阶层私人财富2016年至2021年的预期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4.6%,高于超高净值人士的14.3%和高净值人士的11.5%,更远远高于100万美元以下资产阶层7.7%的财富预期增速。

  表1:亚太地区不同财富阶层财富增速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预测(单位:%)

  来源:BCG:2017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三、在多重动力的驱动下,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离岸财富高达3.6万亿美元,占全球离岸财富的34.95%。亚太地区(除北美外)是全球最大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约有2.9万亿美元的财富存放于离岸中心,预计2016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在所有地区中名列第一。

  中东和非洲以及拉美尽管其离岸财富占比较高,分别为23%和27%,但整体体量较小,增速也慢于亚太地区,这与上述地区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不稳定以及货币贬值等因素有关。西欧目前离岸资产管理规模为2.6万亿美元,仅次于亚太地区,但预计增速较慢。

  目前瑞士是全球最大的离岸资产管理中心,但随着亚太地区离岸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正在迅速崛起,有望成为新兴的全球离岸资产管理中心。北美的离岸财富为0.7万亿美元,仅占全部财富的1%。

  目前,亚太地区多国为了促进税收回流本国,推出了一系列税收赦免、跨境资本流动管制等措施。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提议降低海外盈利资金税率,把美国企业回流本土的海外资金税率从目前的35%降低到10%,促使资金回流,作为降低企业税率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8.11”汇改之后对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本流动有所收紧,可能会对亚太地区离岸资产管理市场的增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图4: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

  来源:BCG:2017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四、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深化一直在进程中,利率和汇率逐渐市场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减少。

  同时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直接融资市场迅速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金融工具出现,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例如,截至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64.31万亿元,占GDP的86.42%,是5年前的3.85倍。再次,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外资进入壁垒逐步降低。

  为什么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增长领先全球?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总额增至166.5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的15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2%,明显高于2015年4.5%的同比增速。

  如果进一步区分推动这种增长的具体动力,可以看出,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增速的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部分表现较好的金融市场投资资产的升值,简而言之,是金融市场的上涨涨出来的回升。

  从新增管理资产净流入来看,2016年新增管理资产净流入占年初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例为1.5%,和过去几年相比并没有明显提升。2017年,这一趋势依然明显,在全球主要的指数中,恒生指数领涨,涨幅达到35.9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9.1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幅也达25.66%。

  图5: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资产净流入率(单位:%)

  来源:BCG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5.83%,增速较2015年有所提高,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的比例约65%,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其中,北美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5.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4.5%,同比增速较2015年上升2.5个百分点;亚太地区(不含北美及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8.4万亿美元,同比增速为9.5%,实现了近两位数的增长。亚太地区是近10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迅猛的地区,目前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尚未看到增速趋缓的迹象。

  图6:亚太资产管理总规模(单位:万亿美元)

  来源:BCG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从具体归因分析可以看出,亚太地区2016年资产管理规模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中国居民较高的储蓄率加大了零售端的理财需求,银行、险资和养老基金的发展推动了机构理财市场的快速扩容。

  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具体动力来看,亚太地区(除北美及日本)主要依靠GDP强劲增长带来的新增财富,新增财富对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贡献率为65%,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也表明快速增长、富有活力的经济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体财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北美地区,近年来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存量资产增值,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美国股市在金融危机之后持续的上涨,既成为北美地区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意味着北美资产管理行业还有必要拓展新的资金流入。

  在全球其他地区,存量资产增值和新增财富对资产管理规模的贡献大致相当。

  图7:各地区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归因分析

  来源:BCG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金融科技正如何重塑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展革新,科技成果逐渐向资产管理领域渗透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日益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升级,亚太地区一些市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将金融科技应用于资产管理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一、金融科技重塑资产管理行业价值链

  基于不同的重塑重点,从技术发展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变革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用以压缩运营成本、提高资产管理服务效率的1.0阶段。

  第二阶段,可以说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海量用户信息,实现资产管理业务中的资产、交易、支付、资金端的任意组合、互联互通的2.0阶段。

  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3.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和动力,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开始重塑传统资产管理行业的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投资决策和信用中介角色等核心领域,大幅提升传统资产管理效率和“颠覆式”的创新传统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诸如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供应链金融等。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主要市场的资产管理行业在金融科技影响下的升级将在持续进行之中,目前看,多数还处于3向3.0阶段的迈进过程中。由于亚太地区在这一领域实践较早、发展较快且金融科技接纳程度较高,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这一进程。

  二、资产管理不同业务链条如何受到金融科技的破坏性渗透与重塑?

  金融科技介入资产管理行业,并不仅仅局限在宏观层面,还逐步改变着传统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其对各业务线条“破坏性”的渗透与创新重塑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大致上可分为并行的两条功能与业务线索:

  一是投资管理业务线条,基本流程为“投资研究——投资交易——投后管理及风险控制”。

  二是产品开发及销售业务线条,一般遵循“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需求分析——产品开发——产品推广——销售数据及反馈处理”的基本运营流程。

  图8:资产管理业务两条业务链条

  从投资管理业务条线看,金融科技如果可以顺利渗入,有助于提高这一业务链条的人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从产品开发及销售业务条线看,如果金融科技可以有效地渗入,无疑也有助于推动简化资产管理服务流程、开放投资平台、推进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等。

  图9:金融科技通过客户数据跟踪运行实现优化闭环

  三、金融科技中的无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广泛影响,并逐步将其效应扩散到其他业务领域

  金融科技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长,在许多领域已经可谓全球领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额已达11.4万亿美元,是2010年74倍,其中移动端占比高达75%。互联网借贷规模达1560亿美元,是2010年的36倍。金融科技及其推动的业务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相比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金融强国,中国目前已经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覆盖支付端、融资端和投资端,主要参与者包括传统金融部门和其他拥有业务闭环生态系统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一般发展水准上看,中国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程度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在产品、风险管理等专业服务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的金融科技优势逐步向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不同领域逐步渗透,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金融科技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金融科技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渗透不断渗入,IT系统的广泛应用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自动化、低成本运营模式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其次,金融科技推动的无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行产品推广的特色渠道,并反向作用于资产管理机构,带来许多富有活力的新业务形态和产品服务等。

  第三,尽管中国智能投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在降低投资门槛,透明化投资信息以及落实普惠金融方面已经开始发挥显著的推动作用,值得下一步持续关注。

  金融科技如何推动亚太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与业务合作?

  一、亚太地区应用金融科技的进展具有多样性和差异化,为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合作新空间

  1、合作基础:发展状况多元分化,个体比较优势明显

  亚太地区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亚太地区不同国家和市场在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和渗透方面,总体上处于不同阶段,且发展具有多样性,比较优势明显。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以支付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活跃,客户对基于金融科技的资产管理新产品和新服务接受度高,产品创新迭代快,金融服务的空白空间大。

  美国具有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优势,在有优势的技术支撑下,资产管理领域的不少创新产品均源于美国。新加坡作为传统的东南亚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本身具备一定基础,加之政府支持态度明确,监管方面十分进取,支持资产管理行业进行探索积极,后发优势明显。

  图10:全球部分国家金融科技应用和接纳情况

  图11:全球部分国家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情况

  2、合作方向: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升级

  金融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势不可挡,尤其在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基础,且不同国家在实践探索中确立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加之金融科技对于资产管理行业重塑也处于不同阶段,未来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升级成为亚太各国资产管理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沿比较优势方向,实现金融科技技术、产品转移及本土化为合作的核心和重点。通过直接收购、合资或加强战略合作和直接投资实现金融科技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多方共赢为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金融科技促使亚太资产管理行业监管的合作

  1、金融科技会重塑资产管理行业,也同样会重塑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结构和特征

  随着金融科技日益渗透到资产管理的不同行业,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呈现新的特征,需要金融监管相应作出调整,特别是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深化,也客观上要求亚太地区的金融监管在资产管理行业监管领域加强合作。

  目前看,资产管理行业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出现的风险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更为多元化:除原有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外,金融科技的加入使资产管理行业又增添了信息安全风险、硬件软件故障风险等诸多风险。

  第二,风险更为隐蔽:由于金融科技应用的复杂技术和算法可能是无法显现的,如程序化交易的某个参数设置错误,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

  第三,风险传染性更强: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一个方面,是进一步推动了资产管理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以及跨地区的合作,使得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程度提升,客观上需要更为渗入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合作。

  2、配套的监管合作方面目前还相对滞后,需要改进

  一是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管探索起步与合作相对较晚。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关注和重视主要在最近两年才开始,而此时距金融科技最早应用于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已有20余年时间。

  二是与行业创新相比,监管创新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相对不足。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大多数技术应用于资产管理领域最早都发生在亚太地区,但创新性的监管沙盒却最早由英国提出。英国通过立法、“项目革新”和“监管沙盒”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领先性的、较为精细化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在金融科技监管上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与之相比,亚太地区各国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及时改进。

  三是目前亚太地区各国监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标准,不利于以金融科技为纽带的资产管理业务互联互通。

  ?

  3、金融科技监管合作与监管沙箱机制是未来监管合作的重点领域

  伴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并相应促进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与合作,未来金融监管驱动下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目前看或将朝着下述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合作,努力方向应当是逐步尝试建立亚太地区金融科技和资产管理监管合作组织,为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行业合作奠定监管框架方面的基础。

  二是争取制定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标准。

  三是应当进一步完善“监管沙箱”机制,为金融创新产品提供安全的测试环境,重塑监管者定位。四是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在资产管理机构、产品和服务监管中的应用。

  监管与竞争驱动亚太资产管理行业出现哪些结构性变化?

  过去十多年,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受益于宽松的监管环境、较低的资本要求、透明度较低的产品和定价,获取了高额利润。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各国都意识到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资产管理行业面临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更高的合规成本。同时,在一系列市场竞争因素驱动下,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趋势。

  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后对其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的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的监管成本和合规成本大幅上升。美国的相关监管改革还禁止了拥有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型交易商进行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资产管理机构失去很重要的一个利润来源。

  与美国类似的趋势是,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统一资产管理行业准入和监管标准,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在监管政策驱动和市场竞争因素等的综合影响下,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一系列新的结构性变化:

  1、“巴菲特的建议”在亚太地区越来越被认可,在产品结构上被动投资占比提升,主动管理面临压力

  巴菲特在近年来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常常会强调他与对冲基金的一个赌局,他坚定地认为对冲基金难以持续跑赢指数,因此,他常常建议投资者选择被动投资的产品。从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产品结构看,巴菲特的这一建议在亚太地区确实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亚太地区以ETF、ETF联接、普通指数基金等为代表的被动投资持续兴起,相比主动管理基金,被动投资基金占据的份额逐年上升,考虑到主动管理基金的费率远高于被动投资基金,行业的利润率受到挤压。主动管理基金面临着更低成本、高效率的被动投资基金的激烈竞争,如果主动管理型基金不能持续产生超额收益,份额向被动管理型基金流入将不可避免。

  截至2016年底,全球ETF规模达到3.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发达经济体被动投资的渗透率已经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渗透率加速提升。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ICI2016年报告,截至2016年底,美国有1716只ETF产品,总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13%,占全球ETF市场规模的73%,渗透率加速提升。美国2016年度ETF的净发行份额达到了28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机构投资者将其资产管理规模的13%配置在ETF上。

  图12:美国ETF数量和规模(单位:只、万亿美元)

  来源:2017美国基金业年鉴,课题组整理

  在亚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指数基金也以其低费率、投资运作透明度高、分散投资和低风险特性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中国为例,截止2017年9月30日,中国公募市场上共有585只指数基金(含指数增强基金),总规模5539.64亿元,涵盖了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多类资产类别,产品形式不断创新,包括了ETF及其联接基金、LOF、分级和场外指数基金等。

  相较而言,主动管理基金面临一定挑战,以中国主动管理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例,截至2017年9月末规模合计7473亿元,仅占所有基金规模的6.71%。相较而言,当前开放式股票基金的规模占比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下滑。截至2014年底,开放式股票基金规模合计13142亿元,占比为28.98%,受到货币基金规模大幅增加、主动投资难以持续兑现高收益影响,规模绝对量和占比均下滑较为严重。

  图13: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规模停滞不前(单位:亿元)

  来源:Wind资讯,课题组整理

  2、竞争驱动下的收入下滑压力,倒逼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

  过去多年,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新增储蓄不断增加,叠加较为宽松的监管和不透明的定价,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的红利期,利润十分丰厚。

  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近年来,亚太地区各国相继加强金融监管,资产管理市场透明度提升,ETF等被动投资工具兴起,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亚太地区资产管理机构的收入面临下滑的压力。

  根据BCG发布的2017年全球财富管理报告,亚太地区(除美国外)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与资产管理规模的比例由2007年的76个基点下降到2012年的65个基点,到2016年下降到60个基点,尽管资产管理机构纷纷采取措施控制成本,但仍然难以完全抵消收入下滑的压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后,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图14:亚太地区资产管理机构的收入承压

  来源:BCG:2017全球财富报告,课题组整理

  3、新的竞争者在跃跃欲试:私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新机构争相角逐资产管理市场,带来新的市场活力

  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纷纷通过私人银行业务切入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公司更是抓住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些痛点,通过智能投顾模式切入资产管理行业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

  2016年全球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总收入达到1630亿美元,亚太地区的北美是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地区,达到12万亿美元,收入为880亿美元,基本占全球的半壁江山。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私人银行业务渗透率目前还较低但增速较快,但银行正在大力拓展私人银行客户,试图从零售银行、资产管理机构、证券公司和信托手中争抢客户,中国在2016年私人银行业务的收入达到120亿美元。

  金融科技(FinTech)带来的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就资产管理行业而言,金融科技公司针对传统金融机构佣金收入导向与客户利益不一致、基金经理道德风险、费率结构不合理等痛点推出各类FinTech+资产管理服务,在服务长尾客户的基础上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造成了部分分流。

  以智能投顾为例,其以严格定义的大类资产为投资标的,根据用户的个人理财需求,通过算法和产品搭建数据模型,来完成传统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理财,对过去高门槛、高费率的传统理财顾问模式形成挑战,同时也给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