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从全球价值链看中国经贸新趋势

  作者:巴曙松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发展与对外经贸紧密联系,经贸领域的新趋势也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国宏观产业结构变迁和微观企业经营转型。新时代提升对外经贸发展质量需要更好地结合产业升级,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高技术复杂度要素投入与产出的产业优化效应,从而更清晰地把握经贸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中国经贸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正在发生转变。中国正在从追求贸易规模和低要素成本优势,转向以提升贸易品质和经营主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新常态。

  中国外贸近年来以技术与服务提质增效为方向,外贸结构优化取得显着进展。依赖国际供需分工和低端制造业的加工贸易与依靠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走势出现分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逐渐下降。资料显示,2017年9~11月,中国一般贸易品出口额分别达到1072.3、1014.4和1172.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超过同期加工贸易11、11.1、12个百分点,并且同比增速逐渐加快,11月的一般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了19%。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新兴服务业的贡献不断增加,对长期处于逆差和发展不平衡的服务贸易结构提供边际改善。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不过,中国仍需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影响国际分工和价值分配的高端服务业贸易领域的发展差距。2017年1~9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441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8%。其中,新兴服务领域进出口额为10495.3亿人民币。从细类别看,中国的金融服务、电信、电脑和资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7.1%;其中电信、电脑、资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2%和38.8%。

  二是中国引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到引导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从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到放开市场准入和落实国民待遇。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引资态度促进企业利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用以实现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通过“引资”来“引技、引智”支持供给侧改革,其初显的效果正反映在外资增长的产业结构变化中。中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规模的增速快于制造业的态势保持延续,外资流入为中国本土产业升级和内生竞争新优势的培养提供了支持。随着中国进入投资输出与输入相对均衡的新阶段,以更对等的方式扩大外资准入有助于为中国企业争取国际范围内更宽松的投资与营商环境。资料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其中11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124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0.7%。分行业来看,2017年前11个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5%,占外资总量的72.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9%。

  三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力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已从初期的通过出口与并购获取资源、市场与效率,转变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谋求创新技术、产品与资源的全球化布局,以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虽然呈现快速增长,但是从开放的角度看,对外投资应前瞻性地淡化粗放型的规模优先发展模式,以带动国内产业创新升级为准则,吸纳当地高技术复杂度的优质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2017年1~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579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金额1075.5亿美元,累计同比降幅收窄7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业作为主要的资本流入行业,占比分别超过软体和资讯技术19和12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