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轮王 | 港股出局信号已出 四大策略应对牛市震荡

  作者:小轮王

  注:本文于2月5日盘前已首发。昨天恒指大幅低开后,受A股牵引收回大部失地,一时之间看好后市之声不绝。情绪不能影响决策,冷静客观分析,尊重基本规律,严守个人纪律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根本致胜之道。--道指昨夜经历6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1月30日下午,笔者曾发表过观点:“今天388已经触及到我的移动止赚位288,指数有下行之势,因此已经把所有的权证都出清了。恒指大盘长期走牛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改变,只不过近期的技术性的超买,以及美股高位有向下的趋势,影响了恒指的表现,权证有杠杆,所以短线出局,观望一下,等待下一次买入机会。”

  周三虽然恒指大幅反弹,但A股市场开始出现各种负面消息,因此继续保持观望态势。其后两日内地和香港股市虽波幅不大,但周五美股的暴跌,市场开始担心此为全球牛市见顶的信号。

  虽然从基本面和盘面看,并未觉得港股已经见中长期大顶,包括中国经济向好,港股市场参与资金范围增扩,市场成交并未急速放大,指数也未快速拉升,也没有出现鸡犬升天的市况,恒指平均市盈率也仍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权重的内银和地产等板块估值仍然较低,但观察恒指技术指标,月线级别的KD值也在90以上的高位发出死叉向下信号,美国道指更是已经持续上涨9年,如果这一波下跌最后演变成为牛熊转换,则杀伤力可想而知。

  多年前笔者学习到一条原则“技术分析不能让你发财,但可以让你保命”,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传统智慧,也让我赢得了“炒了十余年窝轮还活着”评价的极少数港股投资者之一!

  美股的下跌,笔者并无能力细析其原因,综合多方面分析,个人倾向于“因流动性紧缩导致的国债收益率上升,从而引发资金流出股市”的观点。

  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资金动向是最大的短期影响因素,因为同样的公司,同样的业绩增速,估值的高低最终就是由资金的追捧程度来定价。而香港作为国际港资金来去自由,美股波动之影响不可低估。

  要想做好港股,必须得跟踪A股的变化趋势。A股投资方向中,资金集焦于上证50或沪深300,中小创企业逐渐港股仙股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随着年报业绩批露,强者俞强,弱者俞弱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其根源来自于随着注册制的实质推行,A股壳价值越来越低,而各种股权质押、非流通股解禁以及业绩注水或造假等乱象,逼迫长线大资金只能追逐少数可交易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未来能够有所表现的,无外乎大型内银、头部地产、部分优质资源类个股,而过往表现优异的TMT类个股,似乎受美股影响会更大,兼且已经估值不低,估计中短期内难再有优异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大批中小创股票下行,托住或拉升权重且低估值指标股,对于保持内地股市稳定也具有相当意义。

  回到港股市场,作为一名趋势投资者,笔者个人之对策建议如下:

  一、减低港股仓位到半仓以下。先以调整之势来对待港股的下跌,回避市场及个人利润空间的大幅回撤。港股虽然未暴升,但自2016年3月以来也已经上升近两年,长期投资者已经获利不菲。从技术指标来看,已经发出月线级别的出局信号,不妨首先减仓以持盈保泰,更重要的是不至于在未来如果市场再发出向上信号时无弹药可用。所留仓位应以内银、龙头地产、优质资源(煤炭、有色、石油等)为主要选择标的(首先减持及回避估值较高的股票类别)。

  二、如恒指下破十周线,应将仓位减至三成乃至更低或空仓,以应对或许出现的长期牛熊转换。或将自己的可投资资产定立一个移动止赚位,一旦出现下破,应该严格执行以便保住之前的大部分盈利。在与长期有经验投资者交流时,我们在总结十年前的那一波牛熊转换市时,感叹最多的无外乎撤退太晚或抄底太早,总不肯相信牛市已经结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抄底、割肉。股市中的修行,最后比拼的无外乎是投资者的心态,成功者并没有什么通天秘籍,所需的只是些最简单的交易规律以及严格的交易纪律。

  三、有经验者可考虑运用杠杆工具做对冲保值或反向获利。香港市场交易自由,选择丰富,期货期权,窝轮CALL/PUT,指数个股牛熊,都可以选择来进行对冲或获利。如果是中小规模的资金,直接减仓观望最简单,但部分资金规模较大者,或因个股成交不活跃无法自由减持者,可利用做空指数的工具来进行对冲。这里须提醒一点的是,如果选择过夜的牛熊证,一定不要贪图高杠杆,起码预留指数约3%以上的空间,防止看错方向时第二日之大幅高低开,避免相关产品被回收失去处置机会。

  四、如果选择做空,注意避免恒生国企指数权重个股,一来目前该指数仍然低估,二来我大A股专治各种不服,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救市政策或托市措施。相信如果未来港股回复向上或下跌中有大幅反弹时,恒生国企指数应当可以跑赢恒指。

  从总体上来看,不论是牛熊转换或是长线上升途中的调整,目前的短线下跌应是刚刚开始,严守自己的操作纪律,不心存侥幸,起码等待市场发出周线级别的买入信号时再入场做多也绝不会迟。

  来源:玩转港股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