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真的存在泡沫吗?巴菲特、席勒等指标真的靠谱吗?

  熊市论者经常引用巴菲特指标、席勒市盈率和标普回归趋势线来证明美股正处于泡沫之中。这些指标目前的读数和长期均值相比较显得十分草率。更稳定的标准表明,股市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无数金融媒体上的文章,本质上都是熊市论者用各种误导性的估值指标来证明美股目前正处于泡沫之中。

  巴菲特指标

  首先,许多熊市论者引用了巴菲特指标。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美股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当前为132.2%,与1960年以来73%的长期均值相比偏高。这个指标存在致命缺陷,因为它没有进行同类与同类的比较。作为分子的美股市值,反映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盈利能力,但作为分母的GDP却仅仅只是美国的GDP。

  近几十年来,全球GDP增速超过了美国,所以比起美国GDP,美国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快速增长,因为前者反映了全球GDP快速增长,而后者反映了最近几十年里美国GDP较为温和的增长。

  一般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则表明,与长期均值的比较,是基于均值不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美国企业盈利结构慢慢发生变化,且美国GDP没有反映出来这一点,巴菲特指标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与长期均值的比较是不合理的。

  席勒市盈率

  熊市论者中另一个受欢迎的指标是席勒市盈率。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截止到2018年2月2日,该数据为33.4。这较长期均值16.8偏高。一些分析表明这暗示着未来年度回报率为-3.3%。

  席勒市盈率有一个重大缺陷,它使得时间序列分析极具误导性。席勒市盈率把经过通胀调整的过去10年的平均盈利,来作为计算P/E中的E,把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股价作为计算P/E中的P,得出一个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主要问题是,在198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签署安全港协议之后,股票回购变得非常重要。这在21世纪变得尤为突出,股票回购取代了股息,允许永久性地减少部分股份,从而使收益的增长速度无限期超过通货膨胀。因此,仅仅CPI的调整还不足以满足CAPE计算的调整。

  席勒市盈率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CPI的性质随着替代效应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这导致了近几十年来CPI的下降。如果基于CPI的盈利调整比过去更加低估了当前的盈利能力,而将现今的席勒市盈率与历史数据相比的话,很明显是有问题的。但看跌者们仍然如此比较。

  以下图表证明了席勒市盈率对历史平均水平的比较高估了市场的估值,而低估了未来回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际回报一直超过预期,在本年度中差距更是不断扩大。时间序列分析原则表明,预测的误差应该是独立并恒等分布的,这意味着大部分误差都是随机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席勒市盈率高估了实际回报,但在1985年之后又低估了回报。这表明,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席勒市盈率预期的平均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用整个周期作为平均值并不合适。席勒市盈率无力调整回购和CPI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率变化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

  标普价格回归趋势线

  最后一个熊市论者始终坚持的误导性指标,就是标准普尔的价格回归趋势线。从本质上讲,标普的价格在最近几年里应该会比长期平均水平上涨得更快,因为近年来股票回购取代股息作为资本回收的手段而深受欢迎。因此,更多的收益将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出现,而价格的飞速上涨也并不出乎意料。此外,与1940年之前的时期作比较似乎并不相关,因为1940年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持续的正价格通胀。然而1940年之后出现了正价格通胀,因此标普在最近几年必须加快升值步伐,以维持和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回报率相同。

  结论

  许多熊市论者将巴菲特指标、席勒市盈率和标普价格回归趋势线作为股市泡沫证据。但这三个指标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扭曲了比较,且违反了合理的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则。在过去23年里,除了短暂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9年的金融危机之外,巴菲特指标在过去的23年里一直高于73%的长期均值。席勒市盈率也只在2009年的一小段时间内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标普价格回归趋势线在过去23年里也只在2009年短暂出现了良好的估值。由于从这些指标得出的分析存在严重缺陷,因此使用这些指标的人得出的结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都是错误的。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