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调整或是进口超好的主因 ——2018年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作者:光大宏观张文朗 周子彭 

  要点

  2018年1月以美元计中国进出口同比保持了连续量价齐升的状态。预计随着国际经济大趋势持续进行,剔除春节假期,中国出口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本次进出口数据中,进口增速大幅升至36.9%,远超市场预期(10.8%),剔除价格因素,同比仍在30%以上。2018年1月进口环比增速为正,23年以来仅有3次出现这种情况,突破了1月进口季节性下滑的规律。而机电进口增长的趋势,很可能说明2018年元旦开始的税收调整有可能导致2017年12月的进口分流,导致1月份进口超预期上升。

  我们预计2月因春节因素进出口增速将放缓,但全球贸易回暖的趋势仍在继续,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或仍保持正增长,基本面上不支撑股市持续暴跌,但对债券市场复苏会造成一定压力。

  正文  

  1月我国进出口增速齐升。以美元计,1月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6.9%(去年同期17%)和11.1%(去年同期6.6%)。出口增速相对稳定,而进口增速却远超市场10.8%的预期。实际上1月份进口环比增长了30亿美元,突破了季节性下滑的规律。

  2018年1月份进口环比正增长,极为罕见,或存在税收分流的现象。从1996年至今的22年中,只有2003年、2011年和2018年的一月进口环比增速为正(图1)。考虑到2017年12月进口增速只有4.5%,我们认为自2018年元旦开始对部分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等关税进行调整,或是2017年12月份同比增速下降,而2018年1月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本次进口增长超预期或与春节错位关系应该不甚显著。首先,2017年1月份的进口增速并未因为春节而出现下滑,相反却快速上升17%,是自2013年2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值,2017年1月的高基数减弱了春节错位的影响。其次,尽管2003年与2011年环比正增长,但并未出现所谓前一年春节提前的问题。反而是1999年、2005年、2010年、2013年与2018年存在类似时间段的春节错位,但是当年一月的环比进口增速皆为负。这说明上月进口超预期,并非春节错位那么简单,2017年的高基数和环比正增长说明1月进口超预期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

  2017年12月初公布的进出口关税调整导致机电进口大幅度上升或是重要原因。中国非制造业PMI则从2016年开始就持续上升的趋势,显示了中国经济需求短期仍然稳健。但1月份进口增加最快的是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增42.5%),而2017年12月却出现了陡降,背离了增长趋势(图2),这可能说明,部分进口商为了享受减税而将2017年12月的进口分流至2018年一月份。

  此外中国贸易平衡政策和人民币升值也起到强化作用。自去年与特朗普政府百日贸易谈判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贸易平衡的重要性,不会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此外人民币指数(CNYX)自2017年5月至今已上升5.4%,一定程度也持续刺激进口的上升。

  从实际数量来看,本月进出口数量皆上升。根据我们构造PPI汇率同比调整拟合HS2出口价格(图3)以及CRB同比拟合进口HS2价格指数(图4),1月出口价格同比增速由上月3.5%小幅上升至3.6%,低于出口金额同比增速11.1%,出口数量同比出现上升;1月进口价格同比增速由上月3.5%上升至3.8%,远低于进口金额同比增速36.9%,可见进口数量表现强劲。

  1月份中国对美、欧出口增速略有下滑,对日出口增速则有回落(图5)。1月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速为1.44%,主要是因为2017年1月对日出口基数较大。而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由12.7%下滑至1-2个百分点,不过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

  1月份中国从东盟和欧盟的进口增速大幅上升(图6)。从东盟和欧盟进口同比增速分别由11.1%和16.4%上升至48.3%和44.6%,涨幅较大。我国一带一路相关政策逐步落实,与东盟间的贸易往来逐步增多,直接刺激了我国对东盟进口大幅增长。

  出口订单短期震荡,2月环比或下降。2018年1月,中国几个主要出口对象美国、英国、日本、欧盟制造业PMI指数,虽有小幅下滑但仍维持在枯荣线以上(图7)。从先导性指标来看,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较上个月上升0.5个百分点。国内的新出口订单指数短期下降至49.5%,比上月降低2.4个百分点,而PMI新订单较上个月降低0.8个百分点(图8),但很可能只是短期扰动。下滑主要原因是12月圣诞季以及2月春节造成的季节扰动。一月份出口订单PMI分项指数下滑,是自2005年有数据以来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通常表明2月份出口环比下降。

  整体而言,1月进口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并非是春节错位,而是税收调整造成的分流现象。2月由于春节,预计进出口同比增速会放缓。但全年进出口总额正增长的势头还会持续得益于全球贸易回暖,从基本面来看股市持续暴跌可能性并不大,但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复苏却会形成一定压力。

  来源:文化宏观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