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实录︱会前仍在施展妙手仁心 听听“劳模”林顺潮对希玛眼科(03309)未来的新规划

  3月28日,希玛眼科(03309)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会上,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林顺潮介绍了公司过去一年的发展及未来布局。他表示,未来公司将重点在大湾区自建或收购医院,到今年年底计划在内地新增2家医院,明年新增4家。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作为希玛眼科主治医生的林顺潮因忙于手术,业绩会推迟了20分钟进行。他在业绩会上也谈到了对自己在公司担任双重角色的看法。

  据了解,2017年希玛眼科实现收益3.11亿港元,同比增长25.2%;年内利润4012.7万港元,同比减少14.4%;年内经调整净利润(包括上市开支)6428.7万港元,同比增长37.1%;毛利率43.5%,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每股盈利0.0522港元,不派息。

  除视力辅助产品销售增加41.2%外,收益增长主要来自于提供眼科服务产生的收益增长至该年度的2.91亿港元,增幅为24.2%,是由于该公司进行的手术数目及该公司于香港及中国的眼科医生人数增加所致。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北京眼科医院何时实现收支平衡及盈利?今年计划新开多少家医院,主要在哪些区域?手术费有没有继续加价的可能?公司怎么看目前的股价,未来的盈利能力能否支撑现在的高估值?

  答:北京眼科医院今年1月23号正式开幕,我们估计到第三季有机会实现收支平衡,或许到了第四季开始盈利。

  新医院方面,我们会积极考虑收购合并及自建的方式。招股书也有提到,2018年,我们的目标是开2间医院,到2019年是开4间医院,我们希望超标,其实现在我们在国内各地有不少可以考虑的标的,但主要在哪个地点,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股价方面,股市有升有跌很正常,股价其实由投资者去决定。对于股价,只能说我们很清楚公司正在做什么事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充满信心。

  手术费方面,香港和内地的手术费都有上调的空间。我们深圳的手术这几年都没有加过价,随着生活指数提高,手术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在内地,实际上中产的人士越来越多,代表有经济能力的人不少,还有内地的商业保险现在也正在起步,预计商业保险也会慢慢投入市场,所以负担能力就会增加。另外,内地手术费用可能是香港的一半左右,也有不少人特地从内地来到香港,这也反映了其实有人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整体而言,手术费是有上调的空间。

  问:公司如何与爱尔眼科竞争,如何差异化发展?您(林顺潮)既是公司管理者,又是最大的医生,在希玛创造了三成以上的收益,您怎么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怎么在生产环节摆脱医院对您个人的依赖?

  答:我们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我们是香港的医疗品牌,走中高端路线,用香港的医疗管理理念,另外我们收费可能比别的医院高,所以我们的服对象有一部分很不一样。

  我个人来说,我的业务占比每年都在明显下降。比如说我在开两会时,差不多有20天不在深圳和香港,但是我们深圳的医院提升很快。现在我们是个医院,不是一个人,我们有很多人才,比如坐在我旁边的李佑荣医生,他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前香港眼科学会的会长,那么他棒不棒?很棒,不是胖,是棒。我们香港现在有很多卫星门诊,中环以外,总部以外,还有旺角、元朗的手术中心,我都没有时间去,我一天都不会去,那么还是有很多病人,所以现在我们是从一个个人变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我们欢迎不同的人进来。

  管理方面,其实有些人不懂怎么样去做,有些人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已经了不起,你能当一个好的大夫就很不错了,你能当个好的管理者很不错了,但是有些人他是可能是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够有所发挥。那么对我个人来说,我其实就是当医生以外,首先我特别喜欢当一个医生,因为能帮助病人复明,这其实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当医生感觉很好。

  还有你问我我应该当医生多一点,我还是当这个管理多一点呢?这个其实就是很简单,哪一个对希玛好,我们就走哪一条路。

  问:香港开设新医院方面有何计划?资本开支如何?

  答:我们上了市以后,其实受到很多关注,尤其是眼科业界,所以我们未来有很多机会摆在眼前,我们会很小心去分析,整体上不会走得太快,因为要确保医疗质量好,公司要有健康的发展。招股书里面提到我们会在香港多开一些诊所,已经落实下来了,而进一步再开诊所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更重点发展内地。

  资本开支方面,一般来说,如果我们买一间或成立一间医院,大概需要5千万至7千万,大概三年能够回本。如果是收购合并的医药,要区别看待,比如它是正在盈利的或非盈利的,有很多不同的数据去看。

  另外至于需不需要集资,我想对于这个,我们会很开放,如果收购合并顺利,遇到一些可能很好但作价贵一些的资产,如果有需要,我们绝对开放地透过市场集资。

  问:现有的医院的你一定要盈利你才会收购?会考虑什么因素或条件?

  答:第一看是不是策略性的地点,比如大湾区,如果地点符合我们的策略性部署,我们会重点考虑;第二是它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好不好,包括当地人口数量、GDP、竞争情况,及能不能找到当地的领军人,当然我们的团队有香港的,国际的,也有当地的,在当地找不到和找到有很大的差别。而盈不盈利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