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国药(08138):啥也不说了,一切都在“主板酒”里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1856年的那个深夜,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忽然杀声震天,横尸遍野。北王反水,击杀东王,冀王又想除掉北王,恍如“困兽”,白骨乱蓬篙,杀了个片角不留。而这帮只能同享酒池肉林,不可共背泼天大祸的结拜手足,在厌倦了享乐之后,终于将大刀砍向了对方。软弱的清政府却因这场内讧,侥幸逃过一劫,太平天国也衰变溃败……

  回想当年的英雄气概,太平天国虽可惜,但起码也抗争过,只是阴险狡诈的“劣根性”让其把本该唾手可得的果实拱手相让。

  回到现实,也有太多的人在争气、在拼命,如那些为翻身上主板,摆脱“创业板”这个本身就是“弱鸡”代名词的公司——市值137亿港元(单位下同),以海外销售中药为主业的同仁堂国药(08138)。

  在宣布转主板后的4个交易日(5月14-17日),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同仁堂国药的股价陷入“疯狂”。K线显示,该股累计涨近11个点,17日内最高更是冲到10个点,报16.88元;与此同时,母公司同仁堂科技(01666)也实现三连跳,涨幅8个点。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转主板也得有资本

  每个人都有梦想,上市公司也一样。5月11日晚间,同仁堂国药发布公告,宣布在2月1日,公司已向联交所提交申请根据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第9A章由GEM转往主板上市将8.37亿已发行股份于主板上市及买卖。

  联交所已于2018年5月11日原则上批准股份于主板上市及于GEM除牌。紧接股份于主板上市前,股份于GEM上市将被撤回。股份于GEM(08138)买卖的最后一日将为2018年5月28日。预计股份于主板(03613)买卖将于2018年5月29日上午9时起开始。

  一句话概括,5月28是“08138”股票买卖的最后一天,29日便得以“03613”这一身份在主板改头换面了。

  为何同仁堂国药沉静6年后要转板,难道只是单纯为与“妈妈”同仁堂科技携手“闯天涯”?据智通财经APP分析,因主板公司无论是在关注度,还是成交量、市值价值上,其均要强过创业板公司。同时,从创业板转为主板的公司,往往是业绩较好、实力强健,被港交所“认证”了公司,容易被市场接受,如此一来,其对整个公司的市值必然有着较大的好处。

  除公告了转板日期、代码,同仁堂国药还透露已达成转主板的先决条件。公告虽出,但究竟达到了港交所那些先决条件?

  智通财经APP按港交所2月15日修改的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来看,其转板先决条件主要涉及这么几条:

  ①取消申请程序,并将主板上市申请的预期最低市值从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②转板申请人必须委任保荐人,并须于递交上市申请的最少两个月前委任;③最低公众持股价值由5000万元增至1.25亿元;另外还有禁售期等等。

  市值上,同仁堂国甚至比一般中小市值的主板公司还要强,毕竟137亿港元摆在那里;保荐人也不是难事,其已经自己2004年同仁堂科技旗下分离出来的公司,于2013年5月7日在创业板挂牌,并且是在2月就提出了转板。

  至于公众持股,按披露,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最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因此,主板上市规则第8.08条有关维持最低25%公众持股量的规定已遵守。合共约2.37股股份由至少579位公众股东持有,相当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8.27%,而三大公众股东合共持有8019.2万股份,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58%。

  最大的持股问题也让港交所无话可说,自然转板也是水到渠成。

  主板难道就会释放自己么?

  当然,回过头,转主板难道一定能让同仁堂国药的成交量、市值价值上得到爆发吗?我们或许可从该公司业绩中找到答案。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截至2017年,该公司收入12.66亿元,同比增长16.8%;该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16.6%;每股盈利0.59元,末期股息每股0.19元。

  因为是同仁堂的海外销售公司,其主营收入多来源内地、香港、英国等地。

  数据显示,2017年,该公司内地市场收入录得大幅增长37.6%,达3.22亿元(2016年:2.34亿元)。

  而香港地区截至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同仁堂香港药业的收益分别约为4.58亿元、5.20亿元及5.7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2060万元、2590万港元及3160万元。到2017年,香港市场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6.6%,实现收入达6.36亿元,同店销售增长达22.1%。

  英国同仁堂(英国)的收益截至2014年、2015年及2016,分别约为830万元、730万元及540万元,净亏损分别约为230万元、180万元及360万元。

  发展至2017年,英国的收入虽然未得到具体披露,但期内,其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瑞士及南非共新开设11家零售终端,海外零售终端增至54个。这些地方的收入合计达到3.06亿元(2016年:2.52亿元),增长21.5%,同店销售增长达10.1%。

  单纯从总数据和地区数据分析,同仁堂国药处于“节节高”的发展状态,而4月26日一季报也可以证实这一结论:

  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该公司实现收入约3.79亿元,同比增加20.4%;毛利约2.84亿港元,同比增加19.5%;净利润约1.59亿元,同比增加19.8%;每股盈利0.19元。

  估值低于行业平均

  从上述数据端预测,智通财经APP认为,这主要是因安宫牛黄丸在香港的市场需求旺盛和灵芝孢子粉(主要在大陆市场)有一个较为增长稳定(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1%)带动的结果。

  而结合安宫牛黄丸适应症(例如中风、高热以及儿童脑膜炎等)以及灵芝孢子粉(生产在香港,销售在内地)高个位数市场份额,未来2-3年仍将会给同仁堂国药带来较好的收入。

  并且,截至2017年底,同仁堂国药账上净现金余额为19亿元,足以支撑未来的店铺扩张计划,同时可用于潜在的海外市场中草药保健品的并购机会。也正因收益如此,其资产负债也一直表较为稳健。

  再回到技术面,同仁堂国药当前的PE虽然达到了26倍,但较行业平均水平的60倍相比仍旧低了一大截;而且市净率也位于中枢位置,低于平均值的7.17,从回报率上还算优秀。

  总的来说,同仁堂国药背靠A股的同仁堂集团、H股的同仁堂科技,在业务上虽是“打工仔”,但正因有其两大上市公司“供血”,未来业绩某种程度上是有保障的,加上已端稳的“转板酒”,该公司表现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田宇轩/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