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实录︱江南布衣(03306):剔除一次性收入影响公司净利增速达30.7%

  8月28日,江南布衣(03306)在香港举行2017/2018财年业绩发布会。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江南布衣期内实现总收入为人民币28.64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8%。毛利为18.258亿元,同比增长23.8%。纯利为4.1亿元,同比增长23.8%。每股基本盈利为0.80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46港元。

  公告显示,该集团于2018财年相继推出了针对先锋职业男士的设计师服饰品牌SAMO及全新时尚环保品牌REVERB,以令公司的品牌及品类组合更加多元化。

  该集团在全球经营的实体零售店总数由2017年6月30日的1591家增加至2018年6月30日的1831家,加之分布在海外的80个销售点,公司的零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全球其他17个国家和地区。集团2018财年零售店铺可比同店增长达到8.9%。

  于2018年6月30日,该集团已经拥有会员账户(去重)逾250万个,其中微信账户数(去重)逾210万个。2018财年,公司会员所贡献的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68.5%。

  此外,2018财年,该集团的活跃会员账户数(活跃会员账户为过去12个月内任意连续180天内有2次及以上消费的会员账户(去重))逾36万个。2018财年购买总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目逾16.2万个,其消费零售额亦达到人民币19.2亿元,贡献了超过四成线下渠道零售总额。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江南布衣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长速下滑的原因?

  答:公司2017财年有一块补贴收入是1760万,如果把这一块补贴提出,其实我们的净利润的增速是30.7%。从我们管理层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剔除到一次性收入的影响之后,我们的增速是良好的。

  问:在管理层看来公司未来营收及净利润增长速度能否继续保持高水准?如何实现?

  答:关于未来,因为我们是用定位模式,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很难做出一个特别长期的关于未来增长速度的判断,我想等我们订货结束,或者等我们未来的业务呈现一个更加清晰的结果之后,我们也会跟更多的人来分享未来增速的趋势。

  问:公司童装的开店计划?

  答:童装一直是最近这几年在我们整个业务板块中增速比较快的一个类别,包括我们在香港地区也开到了三家店。我们看到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无论在哪个地方都都越来越多,更多的父母愿意为自己的小孩打扮得更与众不同,我们当时也是基于这样的变化打造了童装这个品牌。其实,自由想象在小孩子的思考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产品非常具有辨识度,所以这么多年,我们的品牌也受到很多孩子父母的喜欢。我们也觉得这个结合中国的二胎政策,童装肯定是我们一个很亮丽的增长点,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问:公司目前在香港的业务情况如何?香港公司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怎样?

  答:截至今年中期我们在香港一共有五家店,其中包括一家是男女合店和三家童装店。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香港对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我们需要去寻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粉丝,现在还在寻觅的过程当中,一旦我们进快速找到这一类人,并且得到足够大的数量的话,我们将会加大我们的开店速度。

  问:公司新品牌孵化时间大概是多久?

  答:大约是一年。

  问:公司海外布局具体计划以及海外市场的销售目标?

  答:的确,我们是比较早走出国门,品牌走向世界的品牌。最早是2005年就在莫斯科开了我们第一家海外店铺。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在海外14个国家,有45家的独立店。海外的发展跟我们国内的逻辑不一样,在国内如果要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必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要有梦想,要对时尚有一些基本了解,或者热爱艺术,保持好奇心。第二个做我们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资金要充裕。因为我们的政策决定了要先付款再发货。另外一点,大家知道时尚品牌每年都要推陈出新,所以即使你去年做得很好,不表示今年一定能够做好。在海外市场,目前我的模式主要就是以经销为主,我们也希望未来在过程当中,在不同的国家能够继续找到更好、更有梦想、资金更加充裕、更有承诺的经销商,来不断的突破海外市场的布局。

  问:公司如果频繁推出新品牌,每个品牌的关注的度会不会不太够?管理层如何平衡品牌资源的投放?

  答:大家知道中国的消费升级和消费个性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每一个品牌在细分市场有精准定位,最终每个产品会打动一部分人。却是让每一个点的啊在这个新闻做好资源投放。我们每一个品牌的设计团队都是独立的,对应的研发的团队,也会有专门的资源来匹配,所以就诞生一个新品牌,我们都会投入人力物力去支持,不会分解掉原来的资源。此外,我们的渠道资源也可以共享,提升效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