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速背后,是51信用卡(02051)扎实基本面的展现

  近日,7月中旬上市的51信用卡(02051)迎来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期业绩答卷。就目前形势来看,近期行业干扰因素短期或对51信用卡造成了部分影响,但同时也为后续增长清理了不少障碍,而且公司稳步扩张趋势明显,数据同样透露其风险控制力度并没有落后,现阶段的51信用卡,为投资者带来惊喜的可能性仍在持续攀升。

  中期业绩脱水环节

  经调整前后的盈利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应是市场首先关注到的点。智通财经APP了解到,51信用卡于8月30日发布业绩公告称,2018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0.5%至12.75亿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应占纯利润去年同期亏损3.31亿转为大幅盈利20.86亿,但经调整后,2.54亿元纯利润48.9%同比增长显然“正常”了许多。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为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通常都有些在科技股及新经济股经常出现、对一般散户看来“奇奇怪怪”的科目需要调整,其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化当属首要因素。提到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化,投资者应该不会陌生,此前小米(01810)由2017年二季度亏损150亿转为2018年二季度盈利225亿,就是这个原因。

  由于公司上市前通常会在多轮融资中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港交所的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公司价值越大,这项“亏损”值反而越高,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消失不再计入报表。

  因此在原本净利润数据上,将仅存在财务计算意义上的优先股公允价值损益记回后,再刨除股份支付开支、上市相关开支等一些列与主营业务不甚相关的科目后,就得出了同比增长近49%的经调整净利润数据。

  所以说,51信用卡的发展基本面实际上是稳定盈利、持续增长的,并非是外界认为的扭亏为盈和利润暴增;这对于主营业务有着高风险控制要求的51信用卡来说,其市场吸引力事实上是在提升的,而且从经营数据来看,公司还有不少好消息。

  业绩增速还有提升空间

  51信用卡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首个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信贷撮合、信用卡科技服务、信贷介绍以及其他。目前公司9.34亿营收的信贷撮合业务收入占总量的73.2%,同比增长达35.4%;信用卡科技业务最抢眼,1.16亿的营收规模占比9.1%,同比增幅高达156.2%;8000万营收的信贷介绍业务同样有36.5%增长。

  虽然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速不低,但更多是靠二季度独立支撑起来的。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公司此前因金融监管政策趋严等原因,2018年第一季度业务其实是非常保守的,而且部分业务受限,等到二季度融资担保许可证到手后才开始发力,所以从2018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公司总收入从4.67亿增长至8.09亿,经调整纯利从2830万飙增长至2.26亿,分别环比增长73.3%、697.9%。

  与此同时,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从2015年的0.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61亿元。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研发投入达1.71亿元,同比增加62.3%。

  所以整体看来,公司未来业绩增速大概率是乐观的。

  行业洗牌期 风控重要性突显

  P2P市场的不稳定,对51信用卡实际影响程度并不大,而且数据显示公司此前就已经有意在控制风险了。智通财经APP了解到,51信用卡表示P2P市场七八月份的不稳定,对公司经营产生了一点影响,但并不是很大,因为公司主要的合作对象是银行而不是网贷平台,公司其实有自己的资金端和资产端。

  而且,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信用卡管理积累的用户是有强消费性及金融属性的,用户对于信贷及信用卡办理需求比较强,公司通过管理信用卡的方式去转化他们的信贷需求,所以公司主要合作方是银行,跟其他网贷平台的合作只是少部分,并没有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大的影响。

  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针对信用卡持有人的贷款产品中,无论是贷款撮合量和借款人数据数目均有正增长,而针对非信用卡持有人贷款产品的贷款撮合量、借款人数目均下滑超55%。基于大数据优势,公司对信用卡持有人的风险可控度明显高于非信用卡持有人,可见公司已经在将战线拉到自主风险可控的圈子里了。

  此外,网贷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行业政策趋严、不合规产品暴雷后,行业是要逐步回归正轨的,而持续加强自身精准营销和信用评估大数据分析模型的51信用卡,在行业回归中其实是受益的排头兵。

  综合以上来看,无论是中短期业绩展望还是未来空间想象,51信用卡都有值得追踪的价值。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