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大调查(上):谁说地产要“扑街”?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很多人变得焦虑,被机器置换出去的人力该何去何从。

  其实,立足当下在,人类完全脱离劳动前,每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整个过程都是由人在主导,而判断一个行业景气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及变动情况。因此,把握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动态相信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因此,智通财经APP期望通过梳理港股市场各大行业板块龙头企业的员工人数及变动情况,来把脉各行业的景气度,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地产将走向两极分化?

  目前来看,相信很多投资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因为近年来日趋严厉的调控政策,使得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业内很多企业对拿地的态度也偏于谨慎,今年1至7月土地流拍800宗的数据以及近期出现的泰禾、绿地、华夏幸福等地产企业裁员的消息似乎都在说明地产业的景气度在下降。

  不过,智通财经APP通过整理发现,港股市场上的地产龙头企业,尤其是内地的地产龙头2018年上半年的员工数量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态势。其中,中国恒大(03333)员工人数在上半年达到12.95万人,同比增长约2.7万人或26.34%。此外,万科(02202)及碧桂园(02007)的员工人数分别为9.28万人和11.1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58万人和0.37万人。

  业绩方面,恒大(03333)于上半年实现营业额3003.5亿元,同比增长59.8%;净利润为530.3亿元,同比大增129.3%。万科企业(02202)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048.59亿元,同比增长55.15%。碧桂园(02007)上半年集团及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

  除此之外,智通财经APP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工商银行(01398)披露的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行上半年个人贷款总额达到5.31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4.28万亿元,占比总额的80.5%,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居民对住房刚需其实还在,国家调控房地产并非要刻意打压地产行业, 而是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这样一来,对具备规模效益的地产企业来说,也许并非坏事。正如融创中国(01918)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回答媒体提问的表述,今年大家(地产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两年后业绩分化会比较严重。但融创未来不管今年也好,明年、后年也好,利润、盈利能力、盈利的水平会持续提升。

  金融业吸纳科技人才

  除了地产行业,相信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是大家所关心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股市行情低迷,“看天吃饭”的券商能否留住人才?

  从另一个侧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帮助保险及银行业简化业务流程,是否能够减少行业用工需求降低用工成本?

  智通财经APP梳理了几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中期财报发现,员工成本目前依旧是金融业的一块“心病”。比如招商银行(03968)上半年的员工成本为215.23亿元,占到收入比重的17.06%,券商中的代表国泰君安(02611)的员工成本为42.33亿元,占比收入比重高达27%。

  有意思的是,纵使业内员工成本开支比重较大,但整体上这些企业的员工人数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减少的迹象。诸如友邦保险(01299)、招商银行、国泰君安、华泰证券(06886)等员工人数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是要用机器代替人力,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却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从上表也可以看到,中国平安(02318)2018年上半年拥有的研发人员就达到2.4万人之多。在今年9月开启的银行业校招前,中行董事长陈四清就表示,该行在科技人才方面将会有大动作,会向社会招聘一批科技人才,未来3到5年要将中行发展为数字化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要达10%。

  以银行为例,人工智能虽然影响和削减了银行业前中台价值链上营销与销售、风险管控与审核、客户管理与服务环节的岗位。但也创造了大量开发、运营和应用就业岗位。

  由于对高端人才有大量需求,金融业未来的人工成本应当低不了。

  消费品行业可望维持稳健增长

  相较于研究金融行业各种“烧脑”的财务报告,可能部分投资者更喜欢研究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所谓的大消费。

  智通财经APP着重选取了汽车、服装纺织、食品饮料三大板块的15家企业进行梳理。(餐饮业在港股市场体量偏小未被纳入)。

  首先是汽车行业,上半年国内主流的车企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吉利汽车的员工数量增长了39.3%,比亚迪股份整体员工数量增长了16.2%,这两大车企员工规模扩张速度领先于同行。

  实际上,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替代,像吉利和比亚迪领先的品牌在打造新的生产线上必然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比亚迪的员工数量远高于其他同行数量,成本占收入比远高于同行,但从某种角度讲,比亚迪为社会贡献的就业人口是最大的。

   

  接下来看消费品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4日发布的2018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数据,期内,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商品零售21.6万亿元,增长9.2%,全国网上零售额5.52万亿元,同比增长28.2%。

  社销零继续稳步增长,带动了相关企业业绩快速增长。比如,内地投资者更加熟悉的消费品企业,安踏(02020)在上半年的营业额增长44.11%至105.54亿元;李宁(02331)实现营业额47.13亿元同比增长17.94%;蒙牛(02319)实现营业额344.74亿元同比增长17%;达利食品(03799)实现营业额110.12亿元,同比增长11.36%。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其员工成本占收入比重却保持相对稳定,换言之其人均效率有明显改善。假以时日,这些增长又增效的企业,还会是市场的“香饽饽”。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