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进入深水区,平安好医生(01833)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标的?

  医药市场的格调向来高,也被誉为最易出现白马股的板块之一,因为其防御价值颇高。解析个中缘由,国家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旺盛,让不少医药企业都呈现“营收与净利齐飞,股价共估值一色”。如石四药(02005),全年飞涨了103个点;中国生物制药(01177)同时间内暴涨近139个点。

  作为医疗市场新业态的互联网医疗,近期也是利好政策接二连三。远的不说,就说9月份发布的《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促进了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使得运行机制更为健全、市场定位更为明晰,将对那些实力优质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产生实质利好,比如“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港股通标的——平安好医生(01833)。

  互联网医疗的存在,对我国短缺的医疗资源作了极大补充,国家耗费大力气进行政策扶持便是对其贡献的肯定。过去,受固于市场竞争、多样的业务模式,以及政策频繁的变动,市场投资者们对互联网医疗企业往往是举棋不定,以至于最终对医疗股,尤其互联网股造成“误杀”。但事实上,倘若对我国医改现状、互联网医疗稍有研究的人,均会爱上像平安好医生这样的新兴潜力股。毕竟,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医疗消费扩大是刚需,所以其防御性丝毫不输药品板块。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医改”痛点孕育巨大市场

  “医改”早已是世界性难题,而对中国而言,“看病难,看病贵”这六个字更是能概括我国当前的医疗资源境况。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瓦解后,“大锅饭”式的医疗单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便开始做其了医疗体制改革。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在1985年,中国开启了首轮医改。自此,国家不再完全担负医院费用,而是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医院也是“十八般武艺尽显”,尝试了各种经营方式,但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旧有体制固有的弊端依旧存在。

  2009年3月17日,第二轮医改也就是新医改正式推出,提出了三大战略目标:一是实现全民覆盖基本医保,二是通过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措施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而这轮医改将以往的公费医疗制度转为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行业越来越市场化。

  可改革这么多年,因为资源分布问题,医院仍旧是“人满为患、费用过高”。拿数据佐证,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医疗资源。

  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排队3小时,看病8分钟”。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显然好不了。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归根到期主要因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实际情况是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清一色地分布在大城市、三甲医院,而这种条件下,大医院就会极容易产生病患“吸虹效应”,最终发生了一幕幕“病人不爽,医生委屈”的矛盾画面。

  矛盾激化背后,国家其实也在加大健康医疗费用的投入。数据显示,我国卫生费用2016年的投入达人民币4.6万亿元(单位下同),并预期于2026年增加至11.4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4%。

  由此可见,就市场增速和需求来看,我国的投入显然会继续加强。因此,我国的医疗行业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潜力朝阳”产业。

  互联网医疗才是“医改”的唯一出路

  潜力归潜力,但这并不能掩盖医疗痛点的事实。所以,为解决这一痛点,我国开始重视互联网医疗,以图通过技术方式解决“看病难”的现实。

  但如果你觉得互联网医疗是个新事物,那就大错特错,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医疗迎来快速、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个性服务发展的特点。

  中国则是从1988年开始接触互联网诊疗。其标准事件是“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的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

  1994年华山医院与上海交大用电话进行会诊演示,同年国家卫生部主导并启动了金卫工程2号工程—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1997年,中国金卫医疗网络即卫生部卫生卫星专网正式开通。同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电子邮件与济南军区的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成立远程医疗中心。通讯手段主要是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等。

  21世纪后,我国互联网日新月异,纵然医疗行业“阻碍”(政策、习惯、支付)重重,但还是有众多医院、企业开始布局和产品,比如在平安好医生等等。

  医院、企业之所以布局,这均是基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优势,具体来说,医疗资源方面,能借助互联网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的及时共享、人工智能能弥补家庭医生的缺口,缓解线下医疗机构的压力;用户体验方面,能做到24*7便捷高效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减少轮候时间,减少病人的医疗成本;社会影响方面,能通过低成本和扩展的模式,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医疗服务,整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医疗才是医改“痛点”唯一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看到这些传统医疗没有的优势,2018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加码该产业,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

  智通财经APP看到,这3个文件其实就是“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明确互联网医院性质及与实体医疗机构的关系;明确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程序和监管;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等思路形成的,从执行到落地,无疑是“放开市场+精准管理”。

  说直白点,就是国家将精准、有效地放那些优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让其在医改攻坚战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反过来说,这也将给优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一次“弯道超车”的契机。

  南下资金力挺,平安好医生被持续看好

  当然,互联网医疗的的社会效益的确让国家为之动容,但并非所有涉足企业都扛起这一责任。毕竟,只有那些能真正“为政府减负、医院减负、医生减负、患者减负”,才会获得政策青睐、消费者喜爱、投资者看好。

  智通财经APP与同类企业对比发现,平安好医生的“一站式服务”无疑走在较前的位置,比如针对国内“看病难、看病贵、信息不透明”等医疗体制痛点问题,平安好医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辅助其自有超过千人的医疗团队,实现常见病、慢病患者在线问诊,实现了线上全天候优质医疗服务,避免医院“苦等3小时,治疗8分钟”的尴尬和较差的体验,最终为患者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客观上也帮助医院实现分级诊疗,为政府减负。

  说白了,“医改”难以触碰的痛点,平安好医生已经借科技的力量,用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等业务将其“摆平”。

  发展至今,平安好医生的独特商业模式为例也在显现。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截止2018年中期,收入同比增长150.3%至11.2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毛利同比增长65.3%至3.09亿;股东应占亏损同比收窄2.6%至4.44亿。

  回到平安好医生的具体业务,家庭医生业务的收入达到1.86亿,同比增长91.4%。增数如此明显,主要是原自其新产品就医360,以及电子处方服务收入的带动。

  并且,为配合家庭医生业务的运营,该公司也在加大医生资源的投入。期内,自有医疗团队达1037人,较2017年末增加149人;签约合作外部名医(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4650名;目前1小时送药网络覆盖城市已超80个,截至2018年6月30日为62个,2017年年末仅仅只有14个。

  如此大的人力投入,该公司家庭医生服务累计也超过了3亿在线咨询量,较2017年末增加9610万。按这种发展,预计2018年全年是要在去年基础上增长1倍的。

  除家庭医生,消费医疗业务也为平安好医生的营收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期内,该公司消费医疗业务的销售规模达到3.46亿,同比增长47.5%;健康商城业务贡献GMV达15.6亿,同比增长130.4%。健康商城业务的收入达到6.28亿,同比增长302.7%;健康管理及互动业务,其收入达到6020万元,同比增长119.2%。

  纵观平安好医生所有业务,不难发现,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这样的业绩较春雨医生、挂号网、好大夫、丁香园等同类企业不知优质多少倍。或这优质“内涵”与财务数据,在上市不足5个月,其吸引到了大批投资者,被选进了港股通。

  而进入港股通后,平安好医生的港股通持仓比例便一直处于直线拉升的状态。如9月19日,该公司出现在了股通增持比例前十的名单中,南向内地资金增持了121700股,增持比例为9.12%,爆发性十足。

  总得来说,在“医改”持续加码与投入的当下,像平安好医生这样凭借良好的社会责任,以科技力量打通互联网医疗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企业,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成为行业发展标杆。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