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单日跌幅曾高达33%:回望1987股灾中的香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股挖掘机”,原标题1987股灾中的香港,点击查看。

  文/郑安之(智通财经专栏作家)

  香港在1987年埋下了许多种子,但万物生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1 序曲:下周反弹“板上钉钉”

  1987年的香港联交所,曾因为股灾,直接停市了4天。

  那一年,“校长”的雅号并非谭咏麟独享,香港人更熟悉的那位“校长”,是联交所首任主席李福兆,他一生由盛转衰的日子,恐怕起始于1987年的10月19日。

  那一天,香港证券市场上飞来两只黑天鹅:1.上一个交易日美股大跌;2.香港电讯公司宣布将会和香港大东电报局合并,成立香港电讯公司。这两只黑天鹅,还不足以解释当天股市突然下挫的动机。

  就在一个月前,香港股市还是交投活跃: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联合海外、华人置业等先后宣布批股集资,李嘉诚、刘銮雄等地产大鳄正值春风得意之时,趁机谋求扩张。

  其中李嘉诚旗下4家公司共集资103亿,堪称史上最大手笔,股灾发生后因为不可抗力条款,供股不予撤回,令市场惊觉李超人眼光独到。往后大财团出现集资供股时,投资人便多了一个心眼儿:大市见顶乎?

  在疯牛行情中保持冷静自是不易,前一个交易日(10月16日星期五),恒生指数已有下跌先兆:午时一度下跌近百点,消息面上毫无动静,于是不少券商认为全无看淡的理由,午后买入,大盘迎来反弹。

  周末报纸上的股评家,多数对后市极为看好,什么美国加息全然不放在心上,下周反弹回升似乎已“板上钉钉”。

  停市与股灾

  1987年10月19日,天气晴。10点,联交所开市,蓝筹股纷纷低开,卖盘汹涌而至,开盘仅15分钟,恒生指数已跌去120点,直到中午12点,恒指再跌去约140点,报3524.64点。由于香港期指市场有停牌制度,所以早上恒指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50点时,触发了期交所的“熔断”。

  当天早上走出独立行情的是刘銮雄的置地,有传言说日本财团将出价每股13元以上,发起全面收购要约,刘銮鸿有意狙击,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逆势追捧。

  午间新闻,媒体传递的不只有消息,还有恐慌。

  下午2点30分港股开盘,卖盘成排山倒海之势,多只股票买盘下空无一人,连此前逆势上涨的置地也顶不住压力开始走弱,接近3点时,现货和11月份期货再跌180点和150点,香港期指市场第2次停市。

  恒生指数当天共跌420.81点,至3362.39点,投资人、政府及联交所管理层同时紧张起来。

  7个小时后,美股开盘,史称“黑色星期一”,惨状无需赘述,电影《华尔街之狼》中有一个片段:“小李子”扮演的乔丹·贝尔福德因为那一天的大跌,丢掉了自己大行职员的身份,从此纵身一跃冲入粉单市场,这已是后话。

  10月20日,香港早上8点半,联交所召开发布会,宣布根据《规则》第203条、第204条第11节及第572条等赋予的权利,停市4天。

  由于停市未能阻挡股灾的到来,此举后来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根据口述历史的记载,时任联交所副主席王启铭这样说:

  周二开会我们讨论了两小时,全体委员出席。有人认为应停市1天,也有人认为只停一天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停市4天,清除积压交易……主席李福兆在凌晨4点致电财政司,“财爷”翟克诚(M.Jacobs)同意停市,证监专员晏士廷(R.Austin)也不派人来参会,他也表示赞成。另一名前副主席马清忠也表示财政司、金融司(接电话者为林定国D.A.CNendick)、证券监理专员均同意联交所的停市决定。

  10月26日天气仍然阳光普照,开盘时间比往日推迟了1小时,恒生指数像是吃了泻药,当天大盘共跌去1120.70点,以2241.69点收盘,跌幅高达33%,创下全球最大的单日跌幅纪录,现货期指市场更是四度跌停,A股股民至今也没见过当年那种阵势。

  26日收市后,联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名澳大利亚记者质疑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停市是否涉及个人利益,惹得李勃然大怒,高呼对方诽谤。

  该记者当时代表了市场上不少质疑的声音,有议员认为联交所停市的决定不合法,也有人认为停市既影响了香港自由市场的传统与国际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有人批评联交所的做法是“鸵鸟”,《信报》、《星岛日报》等注重财经新闻的媒体对此有较多的记载。

  2013年,久未露面的李福兆曾在一场晚宴中坚称,当年停市非常正确,因为那时候股票习惯交收不准时,并无遵守T+1交收规定,停市是为了疏导交收,而不是让股市止跌,如果大跌时有人在交收环节赖账,便会引起雪球效应。

  无论如何,港股风云人物李福兆从此跌下神坛,10月25日他辞去了期交所副主席一职,联交所的职位也从主席退为副主席。第二年,李福兆被廉政公署拘捕,罪名是非法接受新上市公司配售的股份。

  作为“远东会”的创始人,交易所“四合一”后的大管家,李福兆在香港股市长河中屡有创新举措,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TVB电视剧《大时代》中,由江毅扮演的陈万贤,其原型便是李福兆。

  救市与整改

  政府及业界的救市压力,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期指市场。股市崩盘后,香港期交所发现某些客户开始赖账(不承担合约责任),期货经纪无法讨回合约押金。

  据时任期交所主席湛佑森交待,香港期货保证公司只有1500万元的资本额和750万元积累储备金,而10月26日须“补仓”的缺口至少有1.08亿港元。一旦期货市场崩溃,期货经纪只能出售股票套现,整个金融市场恐怕将出现灭顶之灾。

  在较短的时间内,香港市场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可分为以下5类:

  1.贷款支持香港期货保证公司,以免引起连锁反应;2.大幅减息,减少买入股票的机会成本;3.刺激收购合并;4.更换各机构管理层;5.成立检讨委员会。

  从长远来看,当年香港查漏补缺的机制对维护市场健康大有裨益。股灾发生不到一个月,时任港督卫弈信(D.C.Wilson)迅速宣布成立证券业检讨委员会,英国证券业专家戴维斯被委任为主席,组员包括了百富勤的创办人杜辉廉等5名组员,这支6人小组最终耗时7个月,花费500万元,完成了一份443页的重磅调查。

  1988年6月2日,名为《香港证券业的运作与管理》(俗称《戴维森报告书》)的报告书面世,这份报告书,为香港股票市场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出的很多举措,至今令投资者受益匪浅。

  《戴维森报告书》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香港金融系统的架构、各单位的职责与监管体系上。其精髓在于长达162页的建议内,这些建议,绝大多数被政府所采纳,成为香港证券监管的基石。

  在报告书公布的第二天,港英政府旗下的立法局、金融事务科及律政署人员当即成立了相关小组落实相关建议。

  1988年7月13日,立法局通过了《1988年证券(公开权益)条例》,规定任何人若持有上市公司10%或以上股份,即徐公开其股份权益,违反者最高可被判罚款一万元及入狱6个月。今天香港市场上我们熟悉的披露规则,因为1987年股灾得到了确立。

  7天后,联交所组织章程得到了修改,随后成立了有较广泛代表性的理事会,此前侧重于“老四会”成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989年3月,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成立,所有证券交易即结算事宜得以集中;同年4月12日,《1989年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通过,期货市场的规管得以强化;5月1日,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立,该组织同意监管两件交易所的运作;12月1日,《1989年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通过,香港股票上市、配售、交易、检查等事宜得到了更清晰的指引。上述措施全都是遵从了《戴维斯报告书》的建议,总结来说,政府夺回了对股票市场监管的最终控制权。

  《戴维森报告书》自然也带来了争议。股票交割期是“T+2”合适还是“T+3”合适,引起了一些争论,最终在联交所新任主席利国伟的坚持下,“T+2”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报告书指责联交所此前沦为“小撮人操控的私人会所”,引起了大部分前任管理层的反感。

  现在看来,股票交易所的诞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关,关于香港股票交易所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股市,不妨留在以后讨论。值得肯定的是,现如今交易所成为必须兼顾企业融资、会员及公众投资者利益及社会责任的公共组织,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1987年香港遭遇股灾,但是前一年交易所的“四合一”与股市的不断升温,都对交投形成了直接刺激。1987年恒生指数收市点位为2302.75,虽同比下降10.3%,但是成交额为3714.19亿远,同比大涨201.6%。股灾前新上市融资的企业较多,以谢瑞麟珠宝为代表,联交所1987年共迎来27家企业上市,这个数字让港股新股市场迎来了1973年以来最热闹的一年。

  尾声:里程碑与断舍离

  1987年之所以能成为香港股市的一个里程碑,在于业界大胆地把这次股灾的责任定义为“人祸”,其后政府果断采纳《戴维斯报告书》中的建议,对香港股市的发展影响特别深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香港各领域均处于黄金时期,做出调整与改进有的是资本和自信。

  那一年,断舍离的不仅是香港股市的旧制度,1987年,中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拆除九龙城寨,香港最负盛名的“三不管”地区开始改头换面,旧时代的糟粕逐渐被驱逐出历史的舞台。

  政局愈发清晰明朗,也是刺激1987年年初牛市的一大原因。

  同一年,周润发站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舞台,《英雄本色》小马哥一角红透香港,1987香港电影票房榜前十名周润发一人占了5部,其中三个角色同时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周润发在87年的颁奖典礼上用“小马哥”的台词调侃自己,那句“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后来也被各行各业的人挂在嘴边。

  谭咏麟、梅艳芳、陈百强、许冠杰四人占据了那一年的红磡体育馆,一支叫Beyond的乐队却从高山剧场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他们的首张EP《永远等待》、首张专辑《阿拉伯跳舞女郎》以及首场演唱会都诞生在那个1987。

  房地产、股市、娱乐业的兴盛,都与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进入青壮年时期密切相关,重整旗鼓再出发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那一年,香港小姐的热门候选人邱淑贞在参选过程中陷入整容传闻,她愤然退选,偶遇导演王晶后,转身进入了影视圈;同一年,相似境遇的还有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弟子徐锦江,本来打算赴美投靠祖父的他,却在飞机上意外结识麦当雄、麦当杰兄弟,阴差阳错也进入了电影行业。

  香港在1987年埋下了许多种子,但万物生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股灾之后虽然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但是廉政公署逮捕联交所高管与企业迁册的各种风波,仍将在之后的时间内不断考验着香港。历史的车轮永远前行,正如杜牧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文献

  Stock MarketArtifacts and Archives Collection:Oral History

  《戴维森报告书》

  《星岛日报》,1987年10月21日、10月27日

  《香港股史》,郑宏泰、黄绍伦

  《香港年鉴》,1988

  延伸阅读

  1.连索罗斯也折戟:美股在1987

  2.张忆东:我看到做空这些地方的机会

  3.真正有钱人和真正没钱的上市公司

  4.地产股大跌,这个行业拐点降临

  5.日本股市重回巅峰,失去的20年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股挖掘机”,原标题1987股灾中的香港,点击查看。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