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脚踏两条船”,中汇集团的办学之路能走多远?

  2018年以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港股教育股板块备受市场关注。岁末年初,申请上市的教育公司更是络绎不绝。2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教育公司就多达3家,中汇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月1日,大湾区最大的民办商科高等教育公司中汇集团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上市,BNP PARIBAS为其独家上市保荐人。

  作为一家在区域性民办高教公司,中汇集团自2003年运营开始,便深耕大湾区教育市场,至今已有超过15年高等教育办学经验。

  招股书显示,中汇集团2006年在广州市建立了首所学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此后2009年又在广州市建立了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15年,公司开始布局海外教育市场,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办了一所国际学校——澳洲国际商学院。目前中汇集团旗下业务主要由这三所学校组成。

  按2017/2018学年商务专业总入学人数计,中汇集团是大湾区最大的民办商科高等教育公司;按2017/2018学年所有专业的在校人数计,公司还是大湾区第二大民办高等教育集团。

  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公司旗下三所学校共有32388名学生,其中华商学院共有22624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9.9%。公司在海外布局的澳洲国际商学院的入学人数则相对较少,但学生人数三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13.5%。

  招股书显示,公司当前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学费,而其中超过97%来源于华商学院和华商职业学院。其中华商学院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2018学年,华商学院实现收入4.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占公司当期营业总收入的73.6%。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公司的中国运营学校学费从2015/2016学年至今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也是公司营收及利润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16-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7亿元、6.0亿元和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6亿元和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2%。

  虽然从盈利角度上看,中汇集团的盈利规模及增速均较为可观,但数据背后,公司的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就是生源问题。众所周知,学生人数及学费是民办学校营利的根本。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人数增长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汇集团的发展。

  作为开设本科及专科课程的民办高等院校,华商学院每学年招收的新生人数受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录取名额限制。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5/2016学年开始,公司两所中国运营学校录取名额一直在下滑,从10095名持续降至2017/2018学年的9726名,并且在2018/19学年降至9617名。

  与此同时,这两所学校在2018/2019学年新入学人数已增至9388名,饱和度达97.6%,也就是说,按照这两所学校允许招生人数不断下降的趋势,不排除学校在将来面临招生达到上限的风险。

  如果说在中国地区学校运营面临生源等因素的风险,公司在海外办学则面临市场接受度低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学生退还学费及住宿费从38.0万元增至102.1万元。其中增长最大的便是公司在澳洲的国际商学院,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66.3%,虽然退学金金额对公司整体业绩发展不构成重大影响,但却从侧面反映出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办学及市场推广过程中或存在一定曲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汇集团的发展策略欲求国内与海外同时布局。招股书显示,公司IPO融资净额用途,除了用于增城区校区的改善项目及开发、建设华商学院四会校区之外,另外两个用途分别是用于投资新教育机构或收购主要位于大湾区的其他教育机构及用于支持集团在澳大利亚的现有海外业务及海外扩张。

  但中汇集团仍强调称,目前“尚未确定任何明确投资或收购目标或确认将要收购或投资或已收购或投资的学校数量或相关时间框架”。也就是说,公司尚未在国内找到可以并购的标的学校。加之目前国内民办教育的海外扩张步伐同样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中汇集团还未对今后主要发展方向做出最后选择时,投资者或将对其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