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利率,有何影响?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重要一步。

  LPR三大改变:品种增加、报价银行增加、报价机制改变

  根据央行公告,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贷款端开始,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从贷款基准利率转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一、在原有1年期LPR的基础上,增加5年期LPR的报价,给银行中长期贷款定价的锚;

  二、LPR报价方式从原来的银行根据自身对最优客户的贷款报价,转为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1年期MLF)上加点报价,让贷款利率跟着市场走;

  三、报价银行从原有的10家大行与股份制银行,转为加入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与民营银行,共18家,报价范围更大。

  新增的8家银行包括:台州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此外,央行相关负责人还指出,LPR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为什么要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调整LPR报价机制有何影响?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定价机制调整短期影响有限,但中长期而言无疑将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和经济的企稳。

  从短期来看,由于定价机制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即使新增贷款需要参考新的LPR来进行定价,但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也很难在短期内快速下调实际贷款利率,更有可能通过提高MLF利率基础上的加点幅度,维持现有的贷款利率相对稳定。

  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政策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意图十分明确,未来也不排除采取其他政策手段配合,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的趋势基本确定;另一方面,随着新的LPR定价机制不断成熟,最终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也会逐渐向LPR靠拢,从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趋势性下降。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定价机制的调整无疑是有利于实体融资成本的下降和经济的企稳的。

  对银行股的影响:盈利上整体对中小银行更不利,因为此前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高,利率也很高,这次国常会确定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央行发布LPR,将促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此前银行股因为担心这一利空政策,而近期整体表现低迷,利空消息落地后,中小银行股的股价表现未必下跌。因为中小银行今年上半年盈利增速普遍不错,新政策下,增速可能有所下降,考虑到估值因素,中小银行整体仍有很大的市场上涨空间。

  华泰分析师张瑜认为,未来LPR的继续推进,对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出紧迫要求。特别是对中小行而言,应用LPR到贷款定价中,需要准确核算自身资金成本、客户的信用溢价和期限的风险溢价。否则,简单应用国有大行对客户提供的定价标准,不一定能覆盖自身经营成本,或引致亏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