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互金巨头51信用卡突遭调查 小米等参与多轮融资

摘要
信贷业务如今已是51信用卡的主营业务,以51人品贷为平台,大量客源,为信用卡推介、贷款推介、信用卡代偿、理财等收费业务引流以赚取服务费。

  今日,在港上市的互金巨头51信用卡疑似因爬虫问题被银行举报后被查,尽管官方还未对此进行回应,但截至财联社记者截稿时,其港股已经暂停交易,盘中最大跌幅达39.11%。这意味着51信用卡今天一天市值便蒸发超1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51信用卡曾被看作是杭州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一匹黑马,曾荣获2019雪球“最具价值金融创新公司”的平台,也有多位大佬投身其中。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公司大股东为萍乡纪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0.75%,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77%。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比例1.76%;私募基金大佬王亚伟也是51信用卡的股东之一,其股比例1.58%。

  而51信用卡此前曾历经多轮融资,融资方包括小米、京东、顺为资本、前海母基金、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泛城资本、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

  51信用卡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起于信用卡管理的独角兽

  51信用卡算得上是互金行业的巨头了。2017年4月的一个晚上,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其微信朋友圈写道,“孙氏今天买个香港上市公司研究一下,辛苦各位朋友帮忙。”

  看似轻描淡写的描述,却无法掩盖这位80后创业者的踌躇满志。或许在那时,斥资2亿元买下港股中彩网通控股,在孙海涛看来,51信用卡正在华丽转身。

  对于孙海涛来说,2012年到2016年这波互联网金融热潮,无疑铸就了他在资本市场的成功:作为连续创业者,他在2012年与4个朋友在酒店里做出了51信用卡管家,通过授权提供账单管理服务。

  这在互金公司中是个十分独特的定位:线上信用卡管理公司在当时网贷乍起的年代并不多,然而孙海涛的志向显然不甘于只做一个不赚钱的账单管理软件。

  2014年,51信用卡与银行合作推出了在线办卡业务,通过为银行引流找到了一个流量变现的方法,这让51信用卡有了“能活下来的感觉”。而随后的网络借贷撮合业务,更是让孙海涛看到了赚钱的魅力。

  孙海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业务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是从我们准备依据信用卡账单数据为用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开始。”

  最开始他们通过与外部互金公司、金融机构合作,2014年初与宜信共同推出的“瞬时贷”,2015年5月上线了“51人品”这一网络借贷撮合平台。

  据其官网介绍,51信用卡,2018年香港主板上市,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多款APP。根据2017年Oliver Wyman报告,51信用卡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中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同时亦是以信用卡持有人为目标的最大线上消费金融市场。

  根据财报,51信用卡2019年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达3.09亿元,同比增长12.9%,营收为14亿元,同比增长9.8%。其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用户达8340万。

  信贷业务当家但诟病颇多

  看似一路狂飙的51信用卡,实际上却被诟病颇多。

  信贷业务如今已是51信用卡的主营业务,以51人品贷为平台,大量客源,为信用卡推介、贷款推介、信用卡代偿、理财等收费业务引流以赚取服务费。其中,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介绍服务费则增长最快。

  根据51信用卡今年半年报显示,51信用卡截至2019年6月30日,信贷撮合及服务费用收入为8.04亿元,占全部收入的57.4%。而介绍服务费2019年上半年为1.97亿元,同比大增134.5%。

  然而,在一些投诉网站上,51人品贷的投诉量却居高不下。在第三方投诉平台21聚投诉上,关于51人品贷的投诉量高达4214次,而主要投诉的内容则包括暴力催收、高利贷等。

  不仅如此,在今年7月份,51人品贷还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网点名批评。

  信息安全标委会已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其中明确指出,金融借贷APP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可收集的必要信息包括“账号信息”、“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借贷交易记录”等7项。

  在此次暴风中,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暴力催收等均是业界怀疑的重点。有自媒体报道称,51信用卡或因有银行举报,51信用卡“全方位且数量巨大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被查。但上述消息均未得到官方证实。

关键词阅读:51信用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