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领衔千亿资金南下 难改港股至暗时刻

  油价暴跌、海外疫情加剧等多重利空因素叠加下,港股市场也遭遇“至暗时刻”。

  3月23日,资本市场再度上演“黑色星期一”,香港恒生指数当日跌逾千点,跌幅达4.86%,收盘报21696.13点。3月份以来,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6.97%。

  然而,就在各类资产价格缩水、流动性恐慌蔓延的情况下,港股市场却逆市获得了大规模净买入。

  3月23日,恒生指数大跌4.86%,但当日南向资金依然现95.1亿港元净流入。自此,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达2103.0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29亿元。

  “目前中国的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此前从港股流出的海外资金后续有望持续回流。外加AH溢价增大,同时,港股整体股息率较高,很多股价下跌至净资产以下,已展现‘债券’属性,配置价值明显提升。”对于近期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的原因,3月23日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近一个月净买入个股TOP 10名单来看,银行股和科技股成为香饽饽。最新数据显示,建设银行(0939.HK)、腾讯控股(0700.HK)和工商银行(1398.HK)位居前三名,净买入额均超百亿港元。另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仅3月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1288.HK)的金额已超300亿元人民币。

  其中,险资军团成为银行H股的抄底先锋。

  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寿集团3月12日增持4000万股农业银行(1288.HK)H股,持股比例由6.91%升至7.04%,耗资约1.24亿港元。这也是今年以来国寿系四度增持农业银行H股。

  “今年开始,包括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等头部险资频频对港股举牌,内地险资不断进入港股市场成为了南向资金的重要主力。”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3月21日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

  就险资青睐抄底银行H股背后的投资逻辑,陈雳认为,目前恒生H股金融业市盈率仅为5.66,而其中的国有银行H股更是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符合险资对稳健资产的配置诉求。

  不仅于此,险资还迎来政策利好。3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下一步,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比较高、资产匹配状况比较好的保险公司,允许其在现有权益投资30%上限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度提高投资比重。

  目前,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达18.8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和基金规模达2万亿元。

  千亿南向资金抄底港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北京时间下午收盘,本月美股三大指数已现近20%及以上跌幅。

  欧洲方面,德国DAX、法国CAC40指数也分别大跌24.91%和23.75%。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本月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超1200亿港元,占到今年以来整体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的58%,显示港股市场日益受资金追捧。对比来看,3月同期北向资金却遭遇净流出近780亿元人民币。

  “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暴跌期间,被视为避险资产的黄金都惨遭抛售,但港股市场却被大量净买入,背后的投资机会确实不容忽视。”3月21日,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对记者感叹。

  谁会是南向抄底的主力?3月21日,陈雳告诉记者,近期南向进入港股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险资,这一点从数据上其实有迹可循。

  “2019年险资就频频发生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事件,举牌主体集中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其中就有不小规模的险资进军港股。而今年开始,包括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等继续进行举牌,内地险资不断进入港股市场,对比近期净买入标的排名前列的个股来看,也与险资偏好的股票资产一致。”陈雳指出。

  3月22日,诺德基金经理应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根据我们观察,近期南向资金中大概率存在部分险资,3月6日至今的10个交易日,恒生指数跌幅超18%,但是南向资金呈现大跌大买的特性,这也与险资逆向投资逻辑相一致。

  正如上述专业人士所讲,具体数据上看,今年以来,头部险资已对多只港股举牌,除上述农业银行H股外,还有赣锋锂业(1772.HK)、锦江资本(2006.HK)和中广核电力(1816.HK)。

  就在一周前,泰康资产也在发表的最新市场观点中明确表示:“尽管目前市场弥漫恐慌气氛,但评估海外股市下跌对已经先行反应的港股冲击可能有限,港股目前处于磨底阶段,短期受海外市场影响波动难免,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目前为寻找买进时机,而非恐慌卖出。”

  3月23日,平安资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近期疫情在海外快速扩散,导致全球风险偏好迅速降低,港股受到较大冲击,但前期或有受情绪和流动性影响导致的超卖情况,后续有超跌反弹可能。长期来看,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行业龙头有基本面支撑,且国内政策预期向好,维持看好。

  扫货银行H股背后逻辑

  作为港股投资风向标的南向资金,都在扎堆买入哪些标的,背后的选股归因是什么?也成为投资界关注的焦点。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被南向资金净买入的港股前十名依次是,建设银行、腾讯控股、工商银行、汇丰控股(0005.HK)、美团点评-W(3690.HK)、融创中国(1918.HK)、小米集团(1810.HK)、农业银行(1288.HK)、中国飞鹤(6186.HK)和中国人寿(2628.HK)。

  其中,前三名建设银行、腾讯控股和工商银行的净买入金额均超百亿元,分别高达292.34亿港元、186.63亿港元和101.83亿港元。由此不难看出,南向资金非常热衷买进银行股和科技股。

  另据记者统计,3月以来,截至3月20日,包含沪港通、深港通在内的南向资金,净买入建行、工行、农行H股的金额分别高达237亿港元、81.94亿港元和10.04亿港元,也就是说,约有301亿元人民币抄底三大行H股。

  实际上,南向资金集中买入银行H股的同时,以国寿集团为代表的头部险资早已大手笔入场。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寿集团3月12日以每股平均价3.1123港元增持4000万股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由6.91%升至7.04%,耗资约1.24亿港元。

  此次增持也是自2月17日以来,包括国寿集团以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寿系第四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

  “险资在内的南向资金大手笔买入银行H股的原因是, H股中的银行股相对A股来说估值更低,股息更高,且长期破净。当前疫情在中国率先企稳,香港也将受益于该基本面的利好,因此在全球金融动荡的时刻,港股银行股无论从估值溢价还是风险偏好角度,都具有类债券的优质属性,使得当前时点港股银行资产成为攻守兼备的品种,匹配险资的低风险偏好。” 应颖在对记者分析险资投资逻辑时表示。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29只银行H股中,除招商银行和贵州银行外,其余27只市净率PB皆低于1倍。其中被南向资金集中买入的建行、工行、农行的PB值分别仅有0.65、0.6和0.47倍。

  陈雳也指出,现阶段全球市场波动较大,在港股市场易受欧美外盘影响的情况下,国有银行H股波动相对较小。本月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银行股平均仅下跌6.4%,明显大大低于恒生指数本月的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港股银行股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外,加大对稳健权益资产的配置,也与即将采用新会计准则有关。

  据了解,2021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将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即IFRS9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会分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比旧版会计准则,新准则将强化保险公司对稳定的高股息权益资产的偏好。

关键词阅读:险资 南下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