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什么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李小加这样回答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5日),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更新网志,探讨了关于香港为什么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问题。

  他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参与全球化、也影响全球化的历程。如果以人体结构来比喻的话,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是逐渐与世界在骨架上(交通、运输、通讯)的物理联接、肌肉上(贸易、制造业、供应链)的化学联接、血液上(金融、资本)的生物联接、和今后在神经网络上(人工智能、5G网络与量子计算)的智能联接。

  李小加认为,无论是对于中国内地还是西方世界来说,香港在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其功能也逐步进化与升级:从骨架联接转向肌肉联接、再到血液互联互通。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香港的“血液”功能也从开始简单的“输血”引进外资,慢慢演进到今后对资本“血液”的改造升级,最终会实现与全球“血液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功能互换。

  他还表示,香港市场的“输血”功能始于中国传统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赴后继地在港上市筹集资金。目前有超过1260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总募集资金超过6.7万亿港元,总市值达到26万亿。同时,经过不懈努力,香港交易所推出了助力新经济发展的重大上市制度改革,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经济的DNA。短短两年里,共有87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包括越来越多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归,累计集资超过3000亿港元。

  据悉,截至今年5月底,沪港通南北向累计总成交36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达成交易超过5.7万亿元人民币。而香港市场的功能从初期主要“输血”逐渐升级为“造血”,则始于近年沪港通、深港通与债券通的推出与迅速发展。今天内地市场的“血液”与国际市场的“血液”存在巨大差异,很难直接交汇相融。通过互联互通,香港市场将外来“血液”北上引入内地市场,又让内地资金南下按国际规则投资港股,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必将深度优化内地的“造血”功能,大幅促进内地市场国际化进程。

  李小加表示,这种新的“造血”功能是基于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基础上的互联互通机制,以最低的制度成本形成了本地托管、净量结算、资金闭环、监管互助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了两地不同“血液”在不同制度下的有效转换,让它们既可完全按国际惯例和市场原则自由流动,又能防范资本大进大出。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