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如何理解“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机构:广发证券

  评级:买入

  核心观点:

  2020年10月14日,央行公布9月金融数据。社融同比增速13.5%(我们预期13.4%),增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10.9%,增速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M1 同比增速8.1%,增速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我们点评如下。

  社融增速上行趋势和结构基本符合我们前期预判。从同比多增来看,主要正贡献还是源自政府债券,非标收缩,信用债负贡献。从信贷来看,中长期贷款和表外未贴现票据继续同比多增,表内票据融资继续萎缩,显示实体经济需求向好,信用供给收敛,预计这一趋势会延续,这种金融经济环境对银行景气度友好,建议积极关注。

  往后看一个月,这种贡献结构将继续延续,从而推动社融增速最后一冲,10月份社融增速(11月份披露)可能会是本轮社融增速的高点。

  但往后看一年,相对名义GDP增速,当前社融增速处于高位。随着经济修复,货币宽松的必要性在下降,货币稳健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上升,监管环境将更重视风险防范和化解,社融增速会有所回落,我们认为12%可以作为 2021年底社融增速的一个中性预期。

  近期监管部门表达“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但市场理解上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关注“上升”,认为后续货币信用可能会继续高速扩张。而我们认为关键词应该是“阶段性”。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阶段(比如今年上半年),逆周期的货币财政信用政策落地实施,最终会体现为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这是现代经济宏观调控的合理现象,不应苛责。但允许“阶段性上升”也意味着不能“一直上升”,当经济回归正常潜在增速,宏观杠杆率也应回归合理稳定。

  按照我们前期报告《宏观杠杆值多少?》逻辑测算,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约 268%,较 2019 年末上升约二十个百分点。我们预计,由于三季度社融增速仍高于名义 GDP 增速较多,预计宏观杠杆率仍有一定提升,这便是“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的体现。往后看,随着经济恢复,这个“阶段性”即将过去,宏观杠杆率及增速将趋于稳定,社融增速和名义 GDP 增速之间的缺口将收敛。

  流动性展望:维持前期观点,当前经济金融环境趋势向好,为期近两年货币宽松周期退出是既定事实,也是合理选择。十月份政府债券供需矛盾仍在,银行间流动性易紧难松。股市和实体流动性方面,社融增速冲高接近尾声,实体需求继续恢复,流动性环境逐渐进入敏感期。财政资金下发一般会滞后债券发行,预计股市流动性的拐点会略晚于社融。建议积极关注银行板块机会。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超预期;(2)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