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外形神似特斯拉Optimus

  8月11日,在2022雷军年度演讲中,小米雷军展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高1.77米,重52kg。雷军表示,CyberOne有聪明的大脑,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小脑也特别发达,小米自研全身控制算法,协调运动21个关节自由度;视觉敏锐:Mi Sense视觉空间系统,三维重建真实世界;四肢强健:全身5种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

  据雷军介绍,人形机器人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小米“极度看好智能机器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大概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小米将持续在这一领域耕耘。

  CyberOne搭载了自研MiAl环境语意识别引擎和MiAl语音情绪识别引l擎,能够实现85种环境音识别和6大类45种人类情绪识别,甚至“能够像个老朋友一样在你失落时给你一个拥抱”,以上所有的能力均集成在CyberOne的大脑中,并且配合曲面OLED显示模组,进行交互信息实时显示。

  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外形神似特斯拉Optimus

  人形是最自然的商业入口

  机器人 最终需 要在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工作。

  开发人形机器人比修改整个环境显得更经济合理。 现代社会的环境是为人类自身设计的,例如,走廊的宽度、阶梯的高度、扶手的位置和门把的位置等数不胜数的事物都要适合人的尺寸和运动,这些是社会建造过程中的沉没成本。 因此,当机器人具有人的形状并能像人一样活动时,就不需要为机器人而改变人的环境。

  常见的轮式机器人使用条件苛刻,需要在一个非常平的地面上来使用,没有任何的越障能力,这种理想的工作环境其实是非常少的。 如果要想满足它丰富功能的话,还是要做成一个有自主越障能力,所以人形是一个好的选择。

  机器人最终需要在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工作。开发人形机器人比修改整个环境显得更经济合理。常见的轮式机器人使用条件苛刻。

  人形机器人较其他服务机器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参照“恐怖谷效应”,中等偏上程度的仿真时最受人们欢迎的,最能够赢得受众。而随着逼真性向较高程度增强,人们的好感度会陡然下降。

  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外形神似特斯拉Optimus

  特斯拉机器人引爆科技革命

  在2021年8月19日首次举行的人工智能日活动中,马斯克就详细介绍了其以AI为重点的雄心。

  2022年6月3日,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Tesla Bot的名字改为擎天柱(Optimus),而2022年人工智能日活动将推迟到9月30日举行。

  6月21日,马斯克最新的推特发了一段话:AI变得越来越好。有券商在公开活动中解读称,马斯克这是暗示这次的特斯拉AI日将会有令人震撼的新突破,马斯克极有可能将在9月30日推出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

  马斯克称Optimus拥有人类活动水平的双手,四肢由40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双脚可感应反馈,实现平衡和敏捷动作。Optimus身高1.72m,重量57kg,负载20kg(手臂附加5kg),行动速度最高可达8公里/小时。

  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外形神似特斯拉Optimus

  在马斯克的简单描述中,他说人形机器人对解决美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非常重要,机器人将采用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相同的人工智能系统,并打算让其在未来接替人类的危险、重复性的体力工作。未来的火星开荒、月球开荒,这些人形机器人也会成为主要劳动力。

  此举意味着特斯拉绝不只是一家电动车公司,而是一家具备”自研算法+自研芯片”AI公司。 马斯克声称特斯拉 机器人有朝一日随着时间推移将比汽车公司更加重要。

  特斯拉机器人延续自动驾驶视觉传感

  特斯拉机器人延续了视觉为主的传感技术路线,其基于视觉的神 经网络技术已经在特斯拉电动车 FSD 上得到实战验证,有望借助于 Dojo 超算加速训练升级。

  去年 AI Day 上,特斯拉 AI 超算 Dojo 亮相,这款芯片单芯片算力为 362TFLOPS, 25 个芯片一组组成一个训练模块,算力可达 9PFLOPS,接口带宽为 36TB/s,目前 Dojo 组成的机柜集群由 120 个训练模块组成,内置 3000 个 Dojo 芯片,超过 100 万 个训练节点。特斯拉有望将 Dojo 超算强大的 AI 大数据训练能力赋能 Teslabot,从而大大缩短机器人上线和后续软件迭代的速度。

  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外形神似特斯拉Optimus

  机器人技术是一项跨领域非常大,综合程度非常高的技术类别。

  目前来说,各个方面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要爆发的临界点,比如移动机器人上游产业链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视觉)进展非常大、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始扩大化发展、自主导航(无人驾驶)技术方案框架明晰,就差把所有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了。

  可能一开始是类似仓储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酒店机器人这样的移动机器人,慢慢各种技术的集成与完善,才会开始出现无所不能的超级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单价的假设:据观察者网报道,马斯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擎天柱量产 后,其成本比汽车要更低,售价约为 2.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6.74 万元)。这里我们假设 2023 年价格为 25 万元,每年降低 2 万元,到 2027 年价格降低至 17 万元。预计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630 亿元,到 2030 年达到 3720 亿元。

  具备相关机器人场景落地的厂商或AI技术的厂商具有优势。在我国,部分类别机器人已经实现商业落地,并且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有 应用场景下的先发优势;同时新兴领域机器人的落地需要借助AI的力量,例如仿生、救援、灾后重建、深海领域等,具备AI算法技术的厂商 拥有比较优势,机器人在细分场景海量数据并不可以直接获得,而具备AI算法商业化落地的公司可以通过细分场景下的数据和算法迭代,从 而赋能给机器人客户,进而加速机器人在新兴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华西证券认为,投资方面可以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1) 具备AI算法落地+机器人布局厂商,重点推荐科大讯飞,其他受益标的为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商汤科技; 2)机器人商业落地的厂商,受益标的为全能型机器人: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汇川技术,服务机器人: 井松智能、远光软件,特种机器人: 亿嘉和、赛为智能 ; 3) 具备AI算法落地的厂商,受益标的为虹软科技、云从科技、拓尔思、海天瑞声。

关键词阅读: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 身高1.77米 成本每台60万元 尚无法量产

责任编辑:郭亮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