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时15分钟)
按盘价公司资料查看其它公司资料:
业务回顾 -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一一年对本集团而言乃复苏之年。我们於多个地点的产能优化及打入新客户所付出的努力,开始对我们的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二零一一年录得收益6,354百万美元,较去年的收益6,626百万美元减少272百万美元,减幅为4.1%。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二零一一年年内溢利为73百万美元,较去年的亏损28百万美元上扬133.5%。二零一一年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01美仙。 二零一一年,电脑与通讯行业的融合及新软件系统、应用程式及服务的引进导致全球OEM品牌与新入行厂家之间的市场占有率争夺战加剧。然而,我们在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方面的投资,令我们可向现有客户及新客户提供更大范围的产品及服务。本年度,凭藉提供从设计、制造至物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蠃得更多市场经营者的青睐。 我们於准确地调整产能、出售低回报设施(甚至业务)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令致我们的经营业绩大为改善。於二零一一年底之前,我们於中国的主要制造产能已整合至北方厂区。跨事业群的互相扶持而产生的重大效应得以实现,而与我们於二零一零年的情况相比,此乃成本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因素。我们亦继续出售低使用率的设备并释放其他制造资源,以提升产能使用率。本年度产生的资本开支乃於管理层的严格控制下。 在维持研发承诺的同时,我们亦能使研发资源效率提高。为应对业务变动,我们须削减部分地区的研发投资,并保持台湾及中国为研发重心。该等资源有助大幅度地丰富客户的产品组合并缩短其产品的面市时间,故备受新客户及现有客户的高度赞赏。客户现时可专注於产品定位、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而产品设计及供应链则交由我们负责。我们相信,我们走在已发展及新兴市场手机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前列。 资料来源: 富士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