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都死了吗?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是当下所有电商最喜欢挂在嘴边,印在心里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居高临下看待实体商业的资本。

  的确,传统的买卖模式,从生产端出产品,要经过一层层的经销商,才能最后到达消费者手里。

  中间商这个群体,总是令人又爱又恨,爱的是没有他们,你买不到货,恨的是,有了他们,你得多花不少钱才能买到货。

  一件商品出厂价10块钱,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加价,最后到消费者面前,售价变成20块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中间商这个群体,总是和盘剥、多余挂上钩,也总是被当成革命的对象。

  

1

中间商去哪了?

  

  过去,囿于技术、成本、物理距离、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交易双方都需要有人“代劳”,没有中间商的撮合,交易就会变得很困难。

  工业革命以后,产品生产强调规模化、集约化,集中生产成为最有效的组织方式,但是产品终归要送到消费者手里,而消费者又是散落各地,如果没有中间商网络,货物就很难触及最终的消费者,财大气粗的厂家可以选择直营,但绝大多数的厂家出于成本和效率最优的考虑,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工业化使得中间商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一个庞大的、层级众多的网络。

  电商的出现,辅之物流体系的完善,产品能够从制造方直达消费者。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出厂价10块钱的商品,卖给消费者12块,比原来便宜了8块。

  东西便宜了,消费者愿意多买,商家也可以多卖,互联网的虚拟性和超高触达率,使得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变得简单、方便和高效。最后的结果,就是卖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皆大欢喜。

  任何时候,如果一项技术可以实现“更快、更好、更便宜”,那即使上帝也无法阻止它前进的步伐,电商正是最近20年对商业架构最大的重塑。

  任何变革,也都有人欢喜有人愁,电商时代的到来让此前必不可少的传统中间商网络显得繁复、冗长而多余,中间商成为了这个时代最落寞的一群人,他们开始成为弃子。

  但他们真的消失了吗?

  其实不然,这些人只不过换了个地儿唱戏。

  淘宝、京东成千上万的商家,不少就是原来的中间商。理由很简单,实体店被电商颠覆了,生意做不下去,那就用脚投票,索性开网店做电商。对于他们而言,生意从实体店搬到网店,面对面的讨价还价变成社交媒体,还可以顺便剩下房租、水电、税收,除此之外,有什么变化吗?

  貌似没有,一切跟原来没有大区别。

  电商平台虽然也有厂家自己开的旗舰店,典型的像天猫,但是论商家数量,天猫近8万家,但是淘宝却有超过800万家,这些商家不可能全都是制造商。

  如果要说变化,那就是链条级别的变化。

  实体商业的中间商可以是很长的一个链条,一级、二级、三级甚至更多,但电商的属性和机制,理论上决定中间商只能是一级,也就是直接从厂家拿货,否则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于是,实体商业中本是二级、三级、四级的中间商,在电商平台逐渐向一级中间商靠拢。

  这是电商模式对现代商业的贡献,也是电商一直俘获人心的地方。

  但这个美好的故事,在传统商业向电商迁移的初期,非常受用,在流量仍处于增长的中期,也说得过去,但是流量一旦饱和,就春去秋来了。

  

2

谁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电商门槛低,注册一下,交点钱就可以开店,所以张三李四陈五王六,都抢着做。原来就是中间商的商家,自不必说,而原来不是中间商的商家,也来抢生意,商家指数级增长,但是消费者数量始终有限,供给多了,竞争就来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屏幕就这么小,用户在搜索商品的时候,如果你的店铺或者商品没被排在首页,那用户看到的机会就少,用户决定买一个东西,顶多也就上下翻一翻,有耐心的会看看第二、第三页,没耐心的翻都懒得翻,如果被排到最后几页,那基本可以判死刑了。

  所以“首页”、“首条”、“首个”就成了稀缺位置,电商平台没理由看着钱不赚,于是平台多了一个创收渠道--卖流量,商家想多卖点货,就得占据“首位”,得交钱买流量,而且商家越多,产品越热门,位置稀缺性越强,买流量的费用也就越高。

  流量费用可以不断上涨,因为电商平台垄断了流量,对商家有议价权。而商品的价格却很难上涨,一来商家数量多,二来产品同质化严重,即商家对消费者是没有议价权的,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平台一步步蚕食自己的利润。

  从2013年到现在,电商平台的流量获客成本不止翻了数倍,为了能够抢一点流量曝光,很多店铺甚至需要为广告位争得头破血流。

  某电商平台创始总经理就曾经说过,电商平台实质上已经变成了网上的商业地产公司。平台上的商家,55%~60%不挣钱,30%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真正挣到钱的只有3%左右。

  但他没说出来的是,电商平台其实比商业地产牛多了,商业地产可以很多个,但电商平台的数量五只手指都能数完,商家来来去去,还是逃不出几座“大山”,赚不赚钱是商家的事,平台那是旱涝保收。

  最后发现,号称革掉中间商的电商平台,自己却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出厂价10块钱的商品,最后还得标价20块,因为有8块钱要用去买流量。

  言下之意,电商平台将原本属于张三李四陈五王六的利润一口吃掉,成为吞噬整个中间商利润的“中间商”。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为差价都让平台赚了。

  

3

无法改变,唯有寄望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古人揭示的真理。

  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旧的模式不断被干掉,新的模式不断被创造的历史。

  工具的发明,使得原来的徒手模式被干掉。越多工具被发明,就越多徒手模式被干掉,这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被“闲置”出来。

  这帮人最终去了哪里呢?

  答案无非是,原来的产业留下一部分,新兴产业接纳一部分。

  如果原来的和新兴的产业都不接纳的,就只能卷铺盖走人,更有甚者,成为社会的弃子。

  这种剧烈的洗牌,裹挟了整个社会,显得冰冷无情,但又十分的天经地义。

  商业社会,逐利是永恒的动力,任何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环节,都会被盯上,任何能够降低成本的做法,也都会被实施,除非做不了。

  我们无法阻挡商业前进的脚步,唯有寄希望于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变迁,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兴产业。

  就像当年汽车的出现,催生了大量基础设施的需求,公路、桥梁、停车场、加油站开建,建筑工人有活干了,石油工人也有活干了;

  汽车让人们的生活距离可以更远一些,郊区的地皮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乐园,一个个社区出现了,随之出现的是绿化、公园、商店、剧院、电影院、美发店、餐饮店,整个社区商业开始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就业;

  交通灯出现了,交通警察也出现了,围绕汽车的保养、维修、改装生意也出现了,一切的一切,使得被革命掉的“马车人”,在汽车行业重新找到归宿。

  不希望像冷战后的美国,因为华尔街的利益,把制造业掏空,留下一堆堆的生锈地带和失业工人,最后堂堂一个民主布道国家,竟出了个特朗普这样的狂人总统,秀纹身、打群架,大搞民粹。

  现在,说生产力水平,说社会财富,说经济地位,乃至世界地位,我们无疑处在百年来最好的太平盛世,但同时,隐忧也若隐若现。

  作为盛世下的蝼蚁,很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无非是一日三餐,夜有一宿,生有所养,老有所依。

  但如果无法向上突破,继续陷入内卷旋涡,中间商的命运,就是每个人的命运。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