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被低估的价投新股标的,森松国际(2155.HK)护城河优势显著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资产价格、航运价格普遍暴涨,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不断升温,多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从而引发作为金融市场定价基石的市场利率走高,加上全球部分地区的疫情卷土重来,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尚未完全得到控制,所以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贸易复苏进程仍抱有担忧,在此大背景下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场发生了持续动荡,今年不少的投资者确实感觉到在股票市场赚钱的难度在持续加大。

  所幸的是,近期港股新股市场在持续回温,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点是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经由港股通通道持续北上流入A股市场,近期北上资金净流入资金量持续放大,也刷新了记录,所以港股市场作为海外资金的“第一站”会跟随受益;第二点就是有不少基本面靓丽、有特色的、定价合理且富有前景的新经济公司,以及符合中国经济转型诉求的多个细分行业领先企业纷纷选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进行IPO。资金的充足加上新股供给端的改善,这正是港股新股市场持续回温的背后逻辑。

  总的来说,从投资者选择机会的角度来进行观察,近期场内的“聪明”资金和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机构纷纷选择重新关注相对低估值的价值股,或者重点关注那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且具备较大前景的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政策优势的“智能制造”投资机会。从港股市场即将上市的新股之中,我们发现了再次重返港股的森松国际,便是符合当前市场资金选择方向的投资标的之一。

  作为一家发行定价偏低且远未体现其市场价值的优质企业,公司同时兼备国际化和本土化能力,并在国内压力设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森松国际在6月15日(即周二)重新在香港联交所启动其全球公开发售计划。

  富有匠人精神的日资控股企业,研发能力为先持续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森松国际由日本森松工业控股,经过30年专注发展和资源网络的整合累积之后,现时已成功完成中国本土化及国际化市场拓展,拥有6个海外分部,产品及项目遍布全球45个主要国家或地区。

  作为一家日资控股的制造企业,日企所推崇备至的匠人精神在森松的公司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专注、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等自我驱动的内在精神动力使得森松能够在长跑中力压群雄,并在压力设备行业所服务的多个下游领域建立起制高点。

  据招股书所示,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森松国际在研发方面的开支不断加码,分别约为8725万、1.21亿元、1.26亿及1.26亿元,研发开支占总营运开支比例的历年均值超过了30%,公司研发至上的特征表现无遗。

  区别于一般的制造业供应商,森松国际利用研发和技术优势不断聚焦在不可替代性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领域,即为客户提供核心供应装备和攻克关键环节、技术难题的价值创造服务,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当下火热的半导体行业的光刻机的地位。我们知道,对高质量的核心产品和价值服务产生的最大需求通常来自于下游的各个制造业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森松的路径选择决定了其订单质量远超同业,业务来源的低波动性也有了较好的保障。

  我们相信,公司和匠人精神和研发能力,将有助其不断巩固领先的市场地位,并继续与业内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目前,森松已经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非国有压力设备制造商及服务提供商。

  另据森松国际招股书显示,截止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四个财报年度,森松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5.70亿元、24.68 亿元、28.26 亿元、29.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3.8%;对应的毛利分别为人民币2.83亿元、5.12亿元、6.03亿元、8.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9%。值得一提,公司在2017-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录得18.1%、20.7%、21.3%、28.3%,呈现出逐年改善的特征。

  而期间对应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分别为0.15亿元、1.46亿元、1.41亿元及2.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69.6%;公司期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人民币0.07亿元、1.16 亿元、1.49亿元以及2.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44.1%。

  可以看出,公司无论在营收,还是在毛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方面不但处于呈现稳健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从营收、毛利再到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归母净利润所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在持续提升,反映出公司极为良好的且健康的资产运营状态。

  业内少数可跨行业提供压力设备的制造商,客户群体稳固且受益下游行业高速增长

  依托于领先的制造工艺、研发设计及维护能力,森松国际成为了业内非常稀有的“少数派”。不同于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设备的其他参与者,森松国际可以在跨行业提供压力设备制造商,并在多个下游行业寻找机会,不断捕捉新的行业增长点,降低单一行业的周期影响。当前,下游的化工和制药行业成为了森松国际的收入主要来源,紧随其后的是占比差距不大的日化、矿业冶金、油气炼化及其他产业。

  由此可见,森松国际并不存在“短板”。另外,公司虽然是跨行业的压力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但却能够以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在多个下游领域都能做到保持在头部位置,取得领先行业地位。

  一个有力的侧面佐证,就是公司的客户构成非常强大,化工、石油天然气、制药、日化、新能源领域的众多头部企业(包括国内、国外巨头)都是公司长期服务和维护的客户群体。例如化工领域龙头企业的万华,以及制药领域的药明生物、沃森生物、诺华制药等。

  而在下游行业中,生物医药的发展潜力尤其巨大,中国医药、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发展阶段,传统制药正沿着向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快速前进。根据招股书提供的资料,预期至2024年,中国制药行业的销售收益将达到1.8万亿的规模,2019-2024年制药行业与生物制药行业预期可保持16.4%和17.8%复合年增长速度。

  国家政策和医疗改革不断鼓励创新研发,随着大量的创新研药企业,以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成功募集资金后的它们,对制药环节必不可少的先进压力设备的投资、更新及扩张需求亦水涨船高。

  森松国际在生物制药包括疫苗、抗体、胰岛素、血制品等领域已经布局良久,而制药行业亦是公司营收来源占比最大的下游领域之一,因为可持续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推动力。

  率先提出的数字化运维概念业务开始发力,轻资产模式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森松国际是业内较为领先的提出了数字化运维等增值服务的理念,这一概念类似于制造行业中升级转型提出的智能工厂运营者的角色。目前公司已经获得模块化工厂、数字运维订单等实际运作经验。

  按招股书收入类型划分,这类服务所得的收入归类至森松国际的增值服务业务里面,从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可知,当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存在广阔的成长空间。

  据了解,森松国际在传统及模块化压力装备制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数字化运维等增值服务,更能反映出该公司所拥有的竞争性壁垒优势,能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属于一种高级别或层次较高的业务形态,也是公司轻资产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森松国际有机会成为业内在数字化运维等增值服务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所拥有的领先性可谓得天独厚,这些主要是得益于森松比传统制造业企业、同业竞争对手提前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凭借与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所保持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乘着数字化经济加速转型的东风,森松有望在行业内继续推广创新形式的增值服务,提升该增值服务的行业渗透率,并最先创造出新的增长点,甚至改变设备供应商的传统定位。

  因此,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把森松国际视作一家传统的压力设备制造企业。开创出业内独一无二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森松国际,我们认为公司已经找到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反过来,率先形成“第二增长曲线”的森松,更能让其技术优势、模式优势和市场领先的“护城河”愈发明显和清晰。

  根据“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的观点,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都不能造出一辆火车出来,只有从马车跳到火车的时候,才能取得十倍速的增长。而从运营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家企业要想超越时代的红利,获得持续的突破或永续经营,是否拥有第二增长曲线是判断其成长价值最为关键要素之一。

  相信随着市场认知的加深,以及上市后森松国际的业绩潜力持续释放,投资者必将给予其重新的认识及新估值定位。

  而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森松国际的上市或开启了市场对港股先进制造或智能制造行业价值重估的进程,作为行业领先的代表性企业,森松国际有机会跻身成为资本市场其中的一个风向标。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