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销量连续两周下跌,是"饥饿营销"还是产能受限?
2023年5月,国内新势力造车厂商的销量榜单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理想汽车凭借其L6车型强劲的交付表现,再次夺得冠军宝座。而备受瞩目的小米汽车,在发布会后引发抢购热潮的情况下,销量却出现明显下滑。数据显示,小米汽车的最新周销量为2100辆左右,略低于上周的2192辆。并且,自2024年第21周小米汽车达到2700辆的销量巅峰后,已经连续两周出现下滑。
小米SU7自3月28日发布以来,凭借其20-30万元的中端市场定位和智能化的产品力,在24小时内收获近9万份大定,甚至创始版车型也被一抢而空。然而,从5月第5周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汽车周销量仅为0.22万台,环比下降明显,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倒数。
产能不足,或许是导致小米汽车销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据了解,小米汽车目前拥有超过10万份锁单订单,但其产能建设似乎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增长步伐。为了加速交付进度,小米汽车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高薪招聘员工实行双班生产,以及将大订单锁单犹豫期从7天缩短至3天等。这表明,小米汽车虽然通过高调营销引爆市场热度,但供应链和产能方面的短板,可能制约了其销量的进一步释放。
面对产能瓶颈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小米汽车亟需在核心技术和智能化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事实上,随着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的深入推进,单纯依靠营销手段和价格优势已经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售价不断下探,这无疑对小米汽车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智能驾驶可能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的新焦点。据悉,小米汽车计划于2025年建成二期工厂,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与此同时,小米还联合成立了专门从事电池制造的子公司,以期从供应链源头为小米汽车提供更为稳定的电池供应保障。显然,在硬件制造和供应链建设之外,软件和智能化的投入将成为小米汽车发力的重点。
雷军曾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交付10万辆并冲刺12万辆的目标。从长远来看,智能驾驶、车载操作系统、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或许将成为小米汽车能否跻身第一梯队的关键因素。作为互联网科技巨头转型造车的代表,小米汽车在软件开发和用户生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将互联网基因与汽车制造相结合,打造极致的智能驾驶体验,可能是摆在小米汽车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综上所述,小米汽车销量下滑折射出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的产能和供应链难题。尽管雷军誓言要通过长期主义打造高品质的"小米汽车",但在"一车难求"的饥饿营销效应消退后,如何快速扩大产能规模、提升交付体验,将是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 八部门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 行业迎来新一波发展高峰
- 2025春节档电影预售票房破7亿,史上最强春节档来了
- DeepSeek超越ChatGPT!登顶苹果美国区免费APP下载排行榜,DeepSeek概念股全梳理
- 中长期资金入市明确,头部险企年输血A股或超8000亿
- 盘前公告淘金:多股筹划重大事项,世纪鼎利总经理自愿放弃领取薪酬,3股2024年净利润预增超10倍
- 千帆星座第四批成功组网,卫星互联网迎来拐点
- 豆包模型毛利率已能达到50%,国内AI产业追赶海外效果开始体现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密集催化,PEEK材料需求增速有望更趋陡峭
- 中国首款足球人形机器人亮相,关键技术国产替代加速
-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印发,这些行业迎新一轮机遇